【细读】

【细读】

黄帝问:什么叫作逆从?岐伯说:逆就是正治法,从就是反治法,应用从治药,应多应少,要观察病情来确定。黄帝说:反治是什么意思呢?岐伯说:就是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要制伏其主病,必先找出致病的原因。反治之法,开始时药性与病情之寒热似乎相同,但是它所得的结果却并不相同,可以用来破除积滞,可以用来消散坚块,可以用来调和气血,可使疾病得到痊愈。黄帝说:说得好!有六气调和而得病的,应怎样治?岐伯说:或用逆治,或用从治,或主药逆治而佐药从治,或主药从治而佐药逆治,疏通气机,使之调和,这是治疗的正法。

本节论述了逆从正反的治法。逆从是正反的另一种说法,或者说是古人的说法,今人多用正反。逆就是正治法,从就是反治法。所谓正治就是逆着病势的治法。如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这是常规的治疗方法。反治则是顺从病势的治法。如真寒假热之证,在治疗时应该要热药,但病情表现出假热之象,一般顺应病势而凉服。反之,真热假寒之证则热服。

反治法是老子的“无为”和道家的“因”之道在中医学里的具体运用。古人发现在处理问题时,如果直接逆着要解决问题的趋势往往不能成功,而顺应事物的趋势则能达到目的。这就是因顺、无为的大道运行法则。合乎无为之道的反治法虽然在表面上、在开始时是顺应病情,但终究是治疗疾病,逆转了病情。实质上依然是正治。

岐伯坚信,运用反治法“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运用反治法,可以排除积聚,可以治愈顽疾,可以调和气机。一句话,一定可以治愈疾病。特别是“可使必已”一语,充满了对反治法的坚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