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细读】

黄帝说:五脏与四时相对应,都各有所用吗?岐伯答:有。东方青色,和肝相应。肝开窍于目,精华藏于肝脏,它发病多在头部。比象来说,在五味中为酸,在植物中为木,在五畜中为鸡,在五谷中为麦,在四时中上应于岁星。所以肝病多发生在筋。在五音中为角,在五行生成数中为八,在五气(五臭)中为腥臊。南方赤色,和心相应。心开窍于舌,精华藏于心,发病多在五脏。比象来说,在五味中为苦味,在五行(五类)里为火,在五畜中为羊,在五谷中为黍。在四时中上应于荧惑星,所以心病多发生在血脉。在五音中为徵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七,在五气中为焦臭。中央黄色,和脾相应。脾开窍于口,精华藏于脾脏,发病多在脊部。比象来说,在五味中为甘味,在五行中为土,在五畜中为牛,在五谷中为稷。在四时中上应于土星(镇星)。所以脾病多发生在肌肉。在五音中为宫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五,在五气中为香。西方白色,与肺相应。肺开窍于鼻,精华藏于肺脏。发病多在背部。比象来说,在五味中为辛味,在五行中为金,在五畜中为马,在五谷中为稻。在四时中上应金星(太白星)。所以病多发生在皮毛。在五音中为商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九,在五气中为腥。北方黑色,与肾相应。肾开窍于二阴,精华藏于肾脏,发病多在四肢。比象来说,在五味中为咸味,在五行中为水,在五畜中为猪(彘),在五谷中为豆。在四时中上应于水星,所以肾有病会发生在骨骼。在五音中为羽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六,在五气中为腐。

所以善于诊脉的医生,小心地审察五脏六腑的气血逆顺以及阴阳、表里、雌雄的所以然,把这些道理牢记于心中,用心精思以知常处变,灵活运用。这样的脉学是宝贵的,但不要传授给不适当的人,不是真正的医学理论也不要向人传授,这才是医学传授之道。

“五脏应四时”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是天人相应观念的具体化。作为天人相应观念具体展开的五脏应四时理论不仅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也是古代中国普遍信奉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可以在《管子》《吕氏春秋》《白虎通》等古代文献看到类似论述的原因。在古人眼中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其秩序来源于天地四时,阴阳五行。其展开的最终结果是五行。万物通过五行联系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同属于五行中一行的事物相互之间较之与其他事物具有特别的联系,由于五行之间具有生克制化的关系,不同五行属性之间的事物也存在着相互滋生或抑制的关系。中医学就是根据这一理论来指导养生和治病的。比如五行之木,于时为春,于方位为东方,在人体对应于肝,五色为青,五窍为目,五味为酸,五畜为鸡,五谷为麦,五音为角,五体为筋等,所以肝病往往在春天发生,表现为青色,在目和筋上有明显的变化;治疗上可以选酸味的药物,鸡和麦有利于肝病的恢复,如果用音乐疗法以角音为宜。

五脏应四时理论作为《内经》核心的学术思想贯穿于全书之中,在《内经》中集中论述这一理论的,见于本篇及《阴阳应象大论》和《五运行大论》。各篇由于写作目的的差异,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其思想实质是一致的。我们根据本篇的论述整理成下表,以便于读者理解。对这张表,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记忆,而应该明白是以五行的生克制化为内核,以五方、五时为基本架构,以五脏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立体网络系统。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活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僵死的结构。唯此,才能真正把握中医学的五脏应四时理论,才能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养生和治疗实践。

img

最后要说明的是,今天接受过现代科学思维训练的人,对于五脏应四时理论一定会感到不合乎逻辑,难以理喻,甚至是胡说八道。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民族由于与自然界不同的交往方式,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了各自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这些精神文化成果都是人类生存实践的结晶,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对世界的真理性认识,都有效地指导着人类的生存、生活实践。我们不能由于某种文化系统形成的思维和认识定式,对不易理解的其他文化系统的精神成果简单地指斥为迷信或不科学。现代西方科学传入我国并取得统治地位之后,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及科学技术于今天的大多数国人就成为一种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文化成果,受现代科学及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很容易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产生排斥反应。这不是对待传统经典应有的态度。我们应该暂时放下在现代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影响下形成的判断,以一个小学生的心态,谦虚地走进经典、学习经典,然后再下判断不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受益于经典。时下反对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主张废弃中医的人,其实对中医学及传统文化只有皮相的感觉,根本没有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如果他们能够放下身段,谦虚地倾听古人的教导,我想是会改变观点,并为自己过去的无知而感到羞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