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本节接着上文,论述了预测寿夭的具体方法。黄帝说:我听说人有寿夭,但无法推测。伯高回答说:衡量人的寿夭,凡是面部肌肉陷下,而四周的骨骼显露,不满三十岁就会死的;如再加上疾病影响,不到二十岁,就可能死亡。黄帝说:从形与气的相胜,怎样用它去确定寿命长短呢?伯高回答说:健康人,正气胜过形体的可以长寿;有病的人,形体肌肉很消瘦,即使其气胜过形体,也是要死的;即使形体尚可,但元气已衰,也很危险。
“基”是地基,墙角。《说文》:“基,墙始也。从土其声。”王筠句读:“今之垒墙者,必埋石地中以为基。”“其”篆文似墙,意或指墙下之土为“基”。引申其意指一切事物之基础。
“墙”,繁体作“牆”。《说文》:“墙,垣蔽也。从啬爿声。”又《说文》:“啬,爱濇也……故田夫谓之啬夫。”朱骏声《通训定声》:“此字本训当为收谷,即穑之古文也。”啬由收谷之象而有收敛、收摄、保护之意。“墙”的作用也是收控墙内的人与物,故“墙”从“啬”。“墙”作为建筑的地上部分与地基相对。“基”与“墙”就构成了一对相对的范畴。除了本篇之外,提到“基”与“墙”关系的有:
《灵枢·天年》:“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又卑基墙。”《灵枢·五阅五使》:“五官不辨……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基”与“墙”本来是与建筑物有关的名词,古人用来类比人面部的结构。张景岳说:“基墙,指面部而已。骨骼为基,蕃蔽为墙。”
“埤其墙”即“卑基墙”,“其”即“基”“埤”即“卑”。从各家的注释看,对“基墙”有三种理解:1.杨上善认为基墙是指明堂,鼻之基墙高大方正是长寿的表现。此说似不确。从基墙的形象与本意似乎很难与鼻的形态联系起来。2.张景岳以“骨骼为基,蕃蔽为墙”,此说可以接受。骨骼在内是蕃蔽在外的面部肌肉的基础,面部肌肉是维护在内的骨骼的墙壁。3.马元台以面之地部为基,蕃蔽为墙。此说也可以接受。
从“基墙高以方”“卑基墙”“埤其墙,墙下无基”“墙基卑,高不及其地”来看,“基”以“高”、“墙”以“方”为佳。“基墙高以方”就是“基高以墙方”。从房屋建筑说,房基高,墙面平是豪华建筑。如古代皇宫,地基极高,以示皇家威严;墙面光亮平滑,以示皇家之富足。中医就是通过对面部骨骼肌肉的高卑方正与否,来判断人的寿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