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人的正常脉气来源于胃,胃气就是平人脉息的正常之气。人的脉息如无胃气,是逆象,逆象主死。春时的脉象,弦中带有柔和的胃气是平脉,如果弦多而柔和的胃气少,就是肝病。假如只见弦脉而无柔和的胃气,就要死亡;若虽有胃气,而兼见毛脉,这是春见毛脉,至秋天就要生病,倘若毛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春天脏真之气散发于肝,肝脏藏筋膜之气。夏时的脉象,钩中带有柔和的胃气是平脉,如果钩多而柔和的胃气少,就是心脏有病。假如只见钩脉而无柔和的胃气,就要死亡;若虽有胃气,而兼见石脉,这是夏见冬脉,至冬天就要生病;倘若石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夏天脏真之气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长夏的脉象,微软弱而有柔和的胃气是平脉,如果弱多而柔和的胃气少,就是脾脏有病。假如但见弱脉而无柔和的胃气,就要死亡;若软弱脉中,兼见石脉,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倘若石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长夏的脏真之气濡润于脾,脾脏主肌肉之气。秋时的脉象,微毛而有柔和之象的是平脉,如果毛多而柔和的胃气少,就是肺脏有病。假如但见毛脉而无胃气,就要死亡;若毛脉中兼见弦脉,至春天就要生病,倘若弦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秋时脏真之气高藏于肺,肺脏主藏皮毛之气。冬时的脉象,沉石而有柔和之象的是平脉,如果石多而柔和的胃气少,就主肾脏有病。假如但见石脉而无胃气,就要死亡;若沉石脉中兼见钩象,至夏天就要生病;倘若钩脉太甚了,就会立即生病。冬时脏真之气下藏于肾,肾脏主藏骨髓之气。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人的正常脉气也是禀受于胃的,有了胃气才有人的正常脉气。脉象中没有胃气是与正常人逆反的征象,预示死亡。中医认为脉象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呈现出春弦、夏钩、秋毛、冬石的特点。由于正常人的脉气禀受了胃气,在胃气的覆卫下的春弦、夏钩、秋毛、冬石,实际上是微弦、微钩、微毛、微石。这才是正常的脉象,是有胃气的脉象。如果相反,弦、钩、毛、石占的比重大而胃气比重小,则是肝、心、肺、肾有病;如果只有弦、钩、毛、石而无胃气则是死症。因为胃气已绝。
如果在某一季节出现了其他季节应该出现的脉象,则预示在未来的那个季节发病;如果这种脉象已经很严重,则当时就病。这是因为本脏气弱被所克制的脏所伤。如春天的正常脉象是微见弦象,如果出现了微毛的脉象,到秋天会发病;如果这种毛象非常明显则当时就会生病。
五脏藏有真精,即本文所谓的“脏真”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由于五脏的功能各异,所以“脏真”在五脏的作用方式也不同。本文用了不同的名词来表达这种差异。肝属木,木具有疏散、调达之性,所以说“脏真散于肝”;心属火,火具有扩张、通达之性,所以说“脏真通于心”;脾属土,脾土具有运化水谷之功,水性濡润,所以说“脏真濡于脾”;肺属金,在五脏中其位最高,所以说“脏真高于肺”;肾属水,在五脏中其位最低,所以说“脏真下于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