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2025年08月10日
【细读】
本节论述了脉反四时及其主病。
岐伯说:脉气有时会与四时之气相反的,如相反的形象为有余,这是邪气胜了精气,相反的形象为不足,这是由于血气先已消损。按照时令来讲,脏气当旺,脉气应有余,却反见不足的,这是邪气胜了精气;脉气应不足,却反见有余的,这是正不胜邪,血气消损而邪气猖獗。这种阴阳气血不相顺从、邪正不相适应的情况,发生的疾病名叫关格。
从人与天地四时之气相应的根本原理出发,中医学认为人的脉象也是随着四时之气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即使是在疾病时也不应该与此规律背反,如果发生了与四时之气背反的脉象则预示着病情比较严重。如在春天,肝木之气当令,脉象应见弦象,但这种弦象却不足,这是邪气战胜了肝木之气的结果。同样,在春天,肝木之气当令,克制脾土之气,脾脉应不足;相反,却出现脾脉有余之象,这是正气不能胜邪气,血气消损,而致出现了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强盛的脉象。这种阴阳气血不能相互顺从、正不胜邪的情况是严重的病变,称为“关格”。正常情况下,人能够自如地饮食和排泄,而“关格”则指饮食排泄功能出现问题或者丧失功能。“格”为格拒,即饮食不入;“关”即关闭,即二便不出。出现这两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纠正,病人很快就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