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2.4.1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简称末端转移酶(terminal transferase),于1960年从小牛胸腺前淋巴细胞及分化早期的类淋巴样细胞中分离得到。该酶在二甲胂酸缓冲液中,能够催化5'-脱氧核苷三磷酸进行5'→3'方向的聚合作用,逐个地将脱氧核苷酸分子加到线状DNA分子的3'-OH末端(可加数百个)。反应合成的方向是从底物的5'端向3'端方向进行,合成时不需要模板,是一种不依赖模板的DNA聚合酶。但是底物要有一定长度,至少有3个核苷酸。反应底物可以是带有3'-OH末端的单链DNA,也可以是有3'端伸出的双链DNA。反应时要有二价阳离子参与,如果反应底物为dATP或dGTP,二价阳离子首选Mg2+;如果反应底物为dTTP或dCTP,二价阳离子首选Co2+。四种dNTPs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作为合成反应的前体物,当反应混合物中只有一种dNTP时,就可以形成仅由一种核苷酸组成的3'尾巴。特称这种尾巴为同聚物尾巴(homopolymeric tail)(图2-13)。

img

图2-13 末端转移酶的活性

末端转移酶在基因克隆中的用途如下:

(1)应用同聚物加尾克隆DNA片段。在合成cDNA反应中,为了将cDNA与质粒载体连接,利用末端转移酶在质粒载体的3'末端加接(GGGG)n,而在cDNA的平末端加接(CCCC)n,退火反应后两者进行连接,合成带有DNA片段的重组质粒(图2-14)。

img

图2-14 DNA片段末端加同聚物尾巴连接重组

(2)应用适当的dNTP加尾,再产生供外源DNA片段插入的有用的限制位点。如用poly(dT)加尾法产生Hind Ⅲ识别位点(图2-15)。

img

图2-15 用同聚物加尾法再生出HindⅢ限制位点

(3)用于DNA片段的3'末端标记。反应底物为32 P标记的dNTP,在末端转移酶的作用下对DNA片段3'末端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如果底物为生物素或荧光素等非放射性标记的核苷酸,同样也可使DNA片段3'末端掺入非放射性标记。

(4)按照模板合成多聚核苷同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