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基因治疗的发展简史与现状
基因治疗思路最早见于1963年Joshua Lederberg的描述:“我们可以参与……改变染色体和片段,最大程度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直接控制人染色体核酸序列,与识别、选择和所需基因的整合……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多核苷酸序列可以用化学方法加载于病毒DNA。”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布莱泽早在1968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报》上发表了题为“改变基因缺损:医疗美好前景”的文章,首次在医学界提出了“基因疗法”的概念。自1980年至1989年,对基因治疗能否进入临床存在很大争议。1980年美国加州大学马丁·克赖恩教授进行人类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基因治疗,未获批准,也未获成功,他被誉为“基因治疗的先驱”。199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Freuch Anderson博士等开始了世界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他们用腺苷脱氨酶(ADA)基因治疗了一位因腺苷脱氨酶基因缺陷导致严重免疫缺损(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的4岁女孩,并获得了初步成功,促使世界各国都掀起了基因治疗的研究热潮(表12-1)。2000年,法国巴黎内克尔(Necker)儿童医院利用基因治疗,使数名有免疫缺陷的婴儿恢复了正常的免疫功能,取得了基因治疗开展近十年来最大的成功。2004年1月,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将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产品重组人p53抗癌注射液(商品名:今又生)正式推向市场,这是全球基因治疗产业化发展的里程碑。
表12-1 基因治疗历史事件

续表

续表

续表

在众多的基因治疗临床方案中真正有效的方案不多,因此必须加强基因治疗中的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各国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的审批和监管力度。从此,基因治疗从狂热转入理性化的正常轨道,并一直在稳健地发展,表明基因治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