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用琼脂糖做支持介质的一种电泳方法。琼脂糖凝胶具有网络结构,带电颗粒通过时会受到阻力,因此在凝胶电泳中,带电颗粒的分离不仅取决于净电荷的性质和数量,而且取决于分子大小,这就大大提高了其分辨率。其分离原理与其他支持物电泳最主要的区别,是它兼有分子筛和电泳的双重作用。但由于琼脂糖凝胶孔径相当大,对大多数蛋白质来说其分子筛效应微不足道,现广泛应用于核酸的研究中。下面就以分离DNA为例,介绍琼脂糖凝胶电泳。
1.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
核酸是两性电解质,在常规的电泳缓冲液(pH值约为8.5)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泳动时,具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但主要为分子筛效应。因此,核酸分子的迁移率主要由下列几种因素决定。
(1)DNA分子的构象。当DNA分子处于不同构象时,它在电场中的移动距离不仅和相对分子质量有关,还和它本身构象有关。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线状、开环状和超螺旋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移动时,超螺旋DNA移动得最快,开环状DNA移动得最慢。
(2)DNA的分子大小。线状双链DNA分子在一定浓度琼脂糖凝胶中的迁移速率与DNA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成反比,分子越大则所受阻力越大,迁移越慢。
(3)电压。在低电压时,线状DNA片段的迁移速率与所加电压成正比。但是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DNA片段的迁移率将以不同的幅度增长,片段越大,因场强升高引起的迁移率升高幅度也越大,因此电压增加,琼脂糖凝胶的有效分离范围将缩小。要使大于2 kb的DNA片段的分辨率达到最大,所加电压不得超过5 V/cm。
(4)离子强度。电泳缓冲液的组成及离子强度影响DNA的电泳迁移率。在没有离子存在时(如误用蒸馏水配制凝胶),电导率最小,DNA几乎不移动;在高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例如误加10×电泳缓冲液),则电导率很大并明显产热,严重时会引起凝胶熔化或DNA变性。
2.琼脂糖凝胶的浓度
一般实验室采用的琼脂糖凝胶的浓度为0.3%~2%。不同的凝胶浓度,可以分离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具体见表4-1。
表4-1 琼脂糖凝胶浓度与DNA分子有效分离范围

续表

3.电泳缓冲液
电泳缓冲液是指在进行电泳时所使用的缓冲液,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合适的pH值并使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以利于DNA分子的迁移。电泳缓冲液中的EDTA可以螯合Mg2+等离子,有防止激活DNA酶的作用。常见的琼脂糖核酸电泳缓冲液有TAE(Tris+EDTA+乙酸)、TBE(Tris+EDTA+硼酸)和TPE(Tris+EDTA+磷酸)。
TAE的缓冲容量较低,长时间电泳会被消耗,阳极一侧则发生酸化,向阳极移动的溴酚蓝的颜色将会由蓝色变到黄色(从pH 4.6开始至pH 3.0结束)。TBE与TPE比TAE缓冲容量大,同时双链线状DNA片段在TAE比在TBE或TPE中的迁移快10%。对于高相对分子质量DNA,TAE的分辨率略高于TBE或TPE,对于低相对分子质量DNA,TAE的分辨率要低一些,超螺旋DNA在TAE中的分辨率也高于TBE。电泳缓冲液使用多次后,离子强度降低、pH值升高,缓冲能力下降,可使DNA条带模糊或不规则DNA条带迁移。
4.上样缓冲液
上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是上样时与样品一起加入泳道的缓冲液。上样缓冲液一般含有甘油或蔗糖,以及溴酚蓝和二甲苯青FF两种示踪染料。上样缓冲液中的甘油或蔗糖有增加样品密度以保证DNA沉入加样孔内,防止样品扩散的作用,示踪染料除使样品带有颜色以便于上样操作外,主要是用以判断DNA片段的电泳进行情况。如在0.5×TBE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溴酚蓝迁移速率约与长300 bp的线状双链DNA相同,而二甲苯青FF迁移速率约与4000 bp的DNA相同。上述关系在0.5%~1.4%浓度范围内的琼脂糖凝胶中基本不受浓度变化的影响。
5.DNA Marker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使用DNA Marker或已知大小的正对照DNA来估计DNA片段的分子大小。Marker应该选择在目标片段大小附近ladder较密的,这样对目标片段大小的估计才比较准确。同时可以依据DNA Marker中已知条带的亮度(浓度为已知)粗略估测样品DNA片段的浓度。
6.凝胶的染色和观察
实验室常用的核酸染色剂是溴化乙锭(EB),它染色效果好,操作方便,但是稳定性差,具有毒性。现在也开发出了安全的染料,如SYBR GreenⅠ、SYBR Gold、GelRed和GelGreen等。注意观察凝胶时应根据染料不同使用合适的光源和激发波长,如果激发波长不对,则条带不易观察,出现条带模糊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