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碱性磷酸酶

2.4.3 碱性磷酸酶

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有两种:一种是从大肠杆菌中纯化出来的,称为细菌碱性磷酸酶(bacterial alkaline phosphatase,BAP);另一种是从小牛肠中纯化出来的,叫做小牛肠碱性磷酸酶(calf 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CIP)。它们的作用是催化核酸分子脱掉5'端磷酸基团,从而使DNA(或RNA)片段的5'-P末端转换成5'-OH末端,这也就是所谓的核酸分子的脱磷酸作用(图2-18)。

img

图2-18 碱性磷酸酶的脱磷酸作用

BAP和CIP在实用上有所差别。CIP具有明显的优点,在SDS中加热到68℃就完全失活,而前者却是耐热性的酶,要终止它的作用则要困难得多。即使除去极微量的BAP活性,需要用酚-氯仿多次抽提,而且CIP的活性要比BAP高出10~20倍,因此在基因克隆中CIP更为常用。

碱性磷酸酶在基因工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用途:

(1)在DNA分子体外重组过程,用于去除DNA片段5'端磷酸基团,使所产生的5'端羟基不再参与连接反应,防止载体分子的自身环化。当载体与要插入的外源DNA分子发生退火,由于外源DNA片段带有5'端磷酸基团,能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在连接部位形成磷酸二酯键,产生在每一条链上各有一个切口的重组子,这种分子可以防止发生重新解链作用,其上的切口可以在转化后,在宿主细胞内得到修复(图2-19)。

img

图2-19 载体分子的去磷酸化与外源DNA的连接

(2)可以作为5'末端标记的DNA片段。在5'末端标记之前,去除DNA或RNA分子的5'端磷酸基团,形成5'-OH末端,随后在32P-ATP和T4多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使5'端重新磷酸化并带上放射性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