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RNA的提取

4.1.3 RNA的提取

在RNA的提取中,所得RNA的完整性和均一性是判断提取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而RNA的完整性和均一性与实验材料及提取过程中RNA酶(RNase)活性的抑制密切相关。

1.实验材料

(1)样品的要求:最好使用新鲜的样品或取样后立即在低温(—20℃或—70℃)冷冻保存的样品,避免反复冻融,否则会导致提取的RNA降解和提取量下降。

(2)样品预处理:从不同来源样品(如细菌、酵母、血液、动物组织、植物组织和培养细胞),或同一来源样品的不同组织(如植物幼嫩叶片、成熟根、茎等)中提取高质量的RNA,样品预处理的方式因细胞结构及所含的成分不同也各有差异。如植物材料一般用液氮研磨;动物材料一般匀浆,用液氮研磨;细菌一般用溶菌酶破壁;酵母一般用液氮研磨,玻璃珠处理,混合酶破壁。

2.RNase的抑制

RNase是导致RNA降解最主要的物质。此酶非常稳定,在一些极端的条件下只可暂时失活,但限制因素去除后又迅速恢复活性。常规高温高压灭菌方法和蛋白抑制剂不能使所有的RNase完全失活。在RNA提取过程中RNase按来源主要有外源性与内源性两种。

(1)外源性RNase的抑制。外源性RNase主要来自实验过程所用仪器及试剂,因此实验中一般采取下列措施对其进行抑制:所有的玻璃器皿应置于烘箱中(180℃)烘烤4~8 h,凡不能高温烘烤的材料(如塑料器皿等)皆应用0.1%焦碳酸二乙酯(diethyl pyrocarbonate,DEPC)水溶液处理,再用洁净的蒸馏水冲洗;所有RNA提取中所用的水先用0.1%DEPC 37℃处理12 h以上,再经高压灭菌;全部实验过程中均需戴手套操作,并经常更换。RNA电泳槽需用去污剂洗涤,用水冲洗,乙醇干燥后,浸泡于3%H2O2溶液中,室温放置10 min后,用0.1%DEPC溶液彻底冲洗。

(2)内源性RNase的抑制。内源性RNase主要来自实验材料,当实验材料破碎后,细胞内的RNA与RNase均被释放出来,因此,需要加入抑制剂来抑制RNase活性,保护RNA。常见的RNase抑制剂如下:

①DEPC:一种强烈但不彻底的RNA酶抑制剂。它通过和RNA酶的活性基团组氨酸的咪唑环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②异硫氰酸胍: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RNA酶抑制剂,它在裂解组织的同时也使RNA酶失活。它既可破坏细胞结构使核酸从核蛋白体中解离出来,又对RNA酶有强烈的变性作用。

③RNA酶的蛋白抑制剂(RNasin):从大鼠肝或人胎盘中提取的酸性糖蛋白。RNasin是RNA酶的一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和多种RNA酶结合,使其失活。

④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由氧化钒离子和核苷形成的复合物。它和RNA酶结合形成过渡态物质,几乎能完全抑制RNA酶的活性。

⑤其他:SDS、尿素、硅藻土等对RNA酶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3.总RNA的提取

RNA中rRNA的数量最多,而mRNA仅占1%~5%。从基因克隆、表达与基因诊断的目的出发,目前对RNA的分离与纯化主要集中在总RNA与mRNA上。总RNA的分离提取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先提取总核酸,然后用LiCl将RNA沉淀出来;二是直接在酸性条件下用酚-氯仿混合液抽提,低pH值的酚将使RNA进入水相,使其与留在有机相中的蛋白质和DNA分开。水相中的RNA分子用异丙醇沉淀浓缩,然后复溶于异硫氰酸胍溶液中,再用异丙醇进行二次沉淀,随后用乙醇洗涤沉淀,即可去除残留的蛋白质与无机盐。常用的方法如下:

(1)异硫氰酸胍-苯酚法:也叫TRIZOL法,是一种传统的RNA提取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动植物材料,但对于次生代谢产物较多的植物材料提取RNA效果较差。异硫氰酸胍与β-巯基乙醇共同作用抑制RNase的活性,并与SDS作用使核蛋白复合体解离,将RNA释放到溶液中,采用酸性酚-氯仿混合液抽提,低pH值的酚将使RNA进入水相,而蛋白质和DNA仍留在有机相,从而可以完成RNA的提取工作。该法所提RNA纯度高,完整性好,较适合于纯化mRNA、逆转录及构建cDNA文库。

(2)胍盐-β-巯基乙醇法:适用于各种动物材料和次生代谢物少的植物材料。在这种方法中,胍盐使细胞充分裂解,β-巯基乙醇作为蛋白质的变性剂在实验全过程中可以抑制RNase的活性,保护RNA不被降解。

4.mRNA的分离与纯化

真核生物的mRNA在细胞中含量少、种类多、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一。除血红蛋白及某些组蛋白外,绝大多数mRNA在其3'末端带有一个长短不一的poly(A)尾巴。以总RNA为材料,利用碱基配对原理,通过Oligo(dT)-纤维素或poly(U)-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法,理论上可以分离出细胞内所有可编码的蛋白质与多肽分子的mRNA的分子群体。

(1)Oligo(dT)-纤维素柱层析法:制备mRNA的一种标准方法。它是以Oligo(dT)-纤维素填充层析柱,加入待分离的总RNA样品,其中带有poly(A)的mRNA在高盐缓冲液中,通过碱基互补,与Oligo(dT)-纤维素形成稳定的RNA-DNA杂合体,洗去未结合的其他RNA,然后在低盐缓冲液中洗脱并回收poly(A)mRNA。从哺乳动物细胞提取大量的RNA时,Oligo(dT)-纤维素柱层析法是首选方法,回收的mRNA量可达总RNA的1%~10%。但该方法分离速度慢,易阻塞,不适合于同时对多个标本的处理,而且很难回收全部的mRNA,故不适合于对含量较少的mRNA样品的分离。

(2)Oligo(dT)-纤维素液相结合离心法:为适应同时对多个标本进行处理的要求,应选用批量的层析法。Oligo(dT)-纤维素液相结合离心法不经填充层析柱,而是直接将Oligo(dT)-纤维素加入一系列的含不同RNA样品的微量离心管中,通过离心收集吸附具有poly(A)的mRNA的Oligo(dT)-纤维素,经漂洗后,用含70%的乙醇洗脱液将吸附的mRNA从Oligo(dT)-纤维素上洗脱并沉淀出来。该法可同时批量处理多个样品,而且能从少量的RNA样品中分离出具有poly(A)的mRNA。用本法分离具有poly(A)的mRNA时,应选用等级较高的Oligo(dT)-纤维素,如Oligo(dT)18~30纤维素,而一般的层析柱填充的是Oligo(dT)12~18纤维素。

(3)磁珠分离法:该技术建立于三类强有力的相互作用上,即A与T碱基间的强配对性、生物素(biotin)与链亲和素(streptavidin)间的强免疫作用,以及稀土元素磁铁与顺磁性物质间的强磁性作用。mRNA的磁珠分离技术提取mRNA的原理主要为用生物素标记的Oligo(dT)与mRNA3'端的poly(A)退火形成杂交体,然后用带有链亲和素(链菌素抗生物素)的顺磁磁珠洗涤并捕获杂交体,形成杂交体-磁珠复合体,最后用磁性分离架将此复合体捕获,这样mRNA即可与其他形式的RNA相分开,进一步用无RNase无菌水洗涤,即可获得纯化的mRNA(图4-2)。其产量甚至比常规的Oligo(dT)-纤维素柱层析法还高,且分离的带有poly(A)的mRNA能用于几乎所有的分子生物学实验。但它对组织或细胞的最大处理量每次不超过1.0 g,而且磁珠很贵,还需要专门的磁性分离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