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 转基因动物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2025年09月26日
10.4.1 转基因动物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1.转基因动物效率极低
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实验室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制约这项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总体上讲,小型实验动物转基因阳性率要高于大家畜。以显微注射法产生转基因动物为例,统计资料表明,小鼠转基因阳性率为2.6%,大鼠为4.4%,兔子为1.5%,牛为0.7%,猪为0.9%,绵羊为0.9%。显微注射造成胚胎的机械损伤导致胚胎死亡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2.难以控制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的行为
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插入是随机的,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内源基因的破坏或失活,也可能激活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的基因。其结果是导致转基因阳性个体出现不育、胚胎死亡、四肢畸形、足踟相连等异常现象。Palmiter等报道转hGH基因的小鼠,由于GH水平过高抑制了黄体的功能,母鼠出现不孕;Overbeek等将鲁斯氏肉瘤病毒的长末端重复与细菌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组成的融合基因显微注入原核期小鼠胚胎后移植,其中整合外源基因的部分胚胎出现胚胎死亡现象,而出生的转基因小鼠出现了足踟相连的现象;Woychik等在转MMTV-mye基因小鼠中发现一起由转基因插入引起的插入突变,这起插入突变导致转基因小鼠四肢发育出现畸形。
3.大部分转基因表达水平不适宜
由于前面所说的位置效应的影响,大部分转基因(尤其是cDNA)表达水平低得难以检测,而个别转基因的表达水平又太高。如Wright等制作的转hαl-AT基因绵羊,其中一只转基因羊在产羔后泌乳时,乳汁中hαl-AT的水平高达60 g/L,泌乳中期乳汁的hαl-AT水平仍维持在35 g/L,外源基因的这种高水平表达是宿主动物难以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