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 RNA干扰的作用机制
在RNAi现象中,有一类关键的分子,即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siRNA由长度为21~23 bp的两条RNA组成,由RNAase Ⅲ家族成员Dicer蛋白复合物作用于双链RNA切割而成,siRNA链中与靶标RNA互补配对的一条链称为guide链,另一条称为passenger链。在siRNA研究的基础上,目前普遍认为RNAi的机制如下。
外源双链RNA导入细胞后,被RNAase Ⅲ家族成员Dicer蛋白复合物(胞质中的核酸内切酶)切割成具有特定长度和结构的siRNA,此过程称为RNAi的起始阶段。双链的siRNA与一些蛋白酶(如Agonaute 2等)结合,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RISC在RNAi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RISC后,siRN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正义链和反义链,其中反义链将RISC引导至内源基因表达的靶标mRNA的同源区并特异性结合,随后利用RISC的核酸酶功能,在距离siRNA 3'端约12 bp处将mRNA剪切成碎片,随即迅速降解,此过程称为RNAi的效应阶段。此外,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siRNA还可以作为引物,与靶RNA结合,形成更多的双链RNA,双链RNA能够继续被Dicer蛋白复合物切割,产生大量的次级siRNA,进一步介导新一轮靶标mRNA的降解,这称为级联放大效应。以此来强化沉默效应,少量的siRNA就能使靶标mRNA全部降解,此过程称为RNAi的倍增阶段(图11-6)。

图11-6 RNA干扰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通过以上RNAi机制的介绍,可总结出RNAi具有以下特征:RNAi的基因沉默机制属于转录后水平;RNAi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降解靶标mRNA,即与siRNA序列相对应的内源基因的mRNA;RNAi存在级联放大效应,因此抑制基因表达的效率很高;用于RNAi的双链RNA片段应大于21 bp,切割成为siRNA;RNAi过程中需要Dicer的酶切等,因此具有一定的ATP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