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 RNA干扰的应用和挑战

11.3.3 RNA干扰的应用和挑战

可以根据已知基因的mRNA的序列,对siRNA进行合理的设计,特异性地阻断相关基因的表达,如癌症相关基因等。继首次发现RNAi可以用于抑制哺乳动物乙肝病毒复制后,陆续成功利用siRNA诱导哺乳动物细胞的特异性基因沉默,如用于治疗小鼠肝纤维化的siRNA,能够靶向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的Fas mRNA,用于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siRNA等。RNAi技术因其高效、便捷、特异性强等优势在基因的功能研究和靶向治疗等领域迅速发展。

科研人员在获得的大量肿瘤凋亡相关的基因如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淋巴细胞特异蛋白酪氨酸激酶LCK、凋亡抑制因子等基础上,合理设计并合成siRNA序列,并利用RNAi技术发挥高效的RNAi作用,取得了较快的进展,RNAi在肿瘤的靶向治疗中成为强有力的手段。此外,可利用RNAi的高度特异性,通过基因沉默推断该基因的功能,在基因组学研究中RNAi也可以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但RNAi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将siRNA作为核酸类药物,虽然能特异性导致某一基因沉默,达到治疗目的,但是未经修饰的裸露siRNA稳定性差,容易被核酸酶降解或免疫细胞吞噬,同时siRNA容易受到自身聚阴离子特性的影响,出现跨越细胞膜障碍,影响siRNA发挥RNAi功能。针对以上问题,常通过以下方法提高siRNA的稳定性:通过siRNA的自身修饰(对磷酸骨架或碱基的化学修饰),提高其在血清中的稳定性;设计和选择合适的siRNA载体包裹siRNA,克服siRNA的跨膜障碍并保护siRNA不被降解,常用的载体主要包括脂质体、纳米粒子、阳离子聚合物载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