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重的增长

一、体重的增长

体重是身体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小儿生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计算补液量和给药量的重要依据。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组成部分。

小儿体重的增长不是匀速的,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我国2005年九市城区调查结果显示,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33kg(±0.39kg),女婴为3.24kg(±0.39kg),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参考值(男3.3kg,女3.2kg)相近,为计算方便,常取整数3kg进行估算。出生后前3个月增长最快,约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9kg),即第1年内婴儿体重在前3个月的增加值约等于后9个月的增加值。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kg)。2~12岁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kg。

临床上计算给药量和补液量时应以小儿实际体重为依据,当无条件测量体重时,为便于操作,可按以下公式来估算体重: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

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

小儿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体格发育加快,体重增长迅速,不能再按以上公式估算。

体重测量应在晨起空腹排尿后进行,也可于餐后2小时或饭前、排便后测量。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同一时间进行,以便于对比。对于不合作或病重不能站立的小儿,可由护士或其家长抱小儿一起称重,随后减去小儿衣物及成人重量,即得小儿体重(图2-2)。

图2-2 小儿体重测量方法

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小儿体重存在个体差异,所谓的平均值只能做参考,不要以“公式”计算来评价,也不宜以人群均数为“标准”看待。临床上也有用均值上下波动10%为正常范围的方法进行评价。若体重超过均值2个标准差(或超过均值20%)为肥胖,若过轻(较均值低2个标准差以上或低于均值15%)为营养不良。

2岁正常小儿平均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____。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