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评估

二、护理评估

(一)临床表现

1.潜伏期 14~25天,平均18天。患儿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儿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2.典型表现 常以腮腺肿大和疼痛为首发体征。腮腺逐渐肿大,通常一侧先肿大,2~4天又累及对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或始终限于一侧者。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局部不红,边缘不清;伴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灼热,疼痛明显,咀嚼食物时疼痛加重;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

腮腺肿大3~5天达高峰,1周左右逐渐消退。在上颌第二磨牙旁的颊黏膜处,可见红肿的腮腺导管口,颌下腺、舌下腺、颈部淋巴结可同时受累。

3.并发症 腮腺炎病毒有嗜腺体和嗜神经性,故病毒常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腺体或器官,可使患儿发生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急性胰腺炎等。

1.下列哪种疾病会并发急性胰腺炎?____。

A.麻疹  B.风疹  C.水痘  D.风湿热  E.流行性腮腺炎

2.流行性腮腺炎最初出现的症状是____。

A.一侧腮腺肿大  B.两侧腮腺同时肿大  C.淋巴结肿大

D.颌下腺肿大  E.睾丸炎

3.患儿,男,6岁。因腮腺炎入院,给予对症治疗。该患儿特别害怕打针,为其输液时,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

A.待其睡眠后输液  B.与患儿建立相互依赖的友好关系

C.给患儿讲故事

D.指导患儿深呼吸  E.以鼓励的态度支持患儿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尿淀粉酶测定 病程早期约90%患儿淀粉酶有轻、中度增高,其增高程度与腮腺肿大的程度呈正向关系。

2.血清学检查 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水平增高。

3.病毒分离 在发病早期取患儿唾液、尿液、脑脊液、血液检查可分离出病毒。

(三)治疗要点

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注意清洁口腔、清淡饮食,头痛和腮腺胀痛时可应用镇痛药。睾丸胀痛时可用棉花垫和丁字带托起。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每天10~15 mg/kg,静脉滴注,疗程5~7天。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者,可用地塞米松。中药治疗时常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内服和青黛散调醋局部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