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早产儿的护理

二、早产儿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早产儿各系统功能更不完善,更易出现体温改变、呼吸暂停、感染或出血等,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患病率及死亡率越高。故应特别注意评估早产儿出生时胎龄、体重、环境等。

(二)护理问题

1.体温过低 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2.呼吸暂停 与呼吸中枢、呼吸器官发育不完善有关。

3.营养失调 与吸吮、吞咽、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不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脐部为开放性伤口有关。

(三)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稳定 早产儿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空气应新鲜,备有空调、空气净化装置、婴儿温箱(图7-3)、远红外辐射床(图7-4)等。体重低于2000g者应置于婴儿温箱内,根据出生体重和日龄来调节箱温(表7-2);根据医嘱待体重增至2000g以上,体温稳定,吸吮良好,呼吸正常,即可出婴儿温箱。体重超过2000g者在箱外保暖,可通过母亲怀抱、热水袋、戴帽等维持体温恒定。各种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尽量缩短操作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移动,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若需抢救,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

图7-3 婴儿温箱

图7-4 远红外辐射床

表7-2 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的婴儿温箱温、湿度参考数值

1.患儿,男,孕32周早产。体重1450g,体温不升,呼吸50次/分,血氧饱和度95%,胎脂较多。护士首先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____。

A.将患儿置于婴儿温箱中  B.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  C.立即擦净胎脂

D.接种卡介苗  E.立即向患儿家长进行入院宣教

2.某早产儿出生后Apgar评分较低,转入新生儿病房,治疗12天后身体状况好转,今天医生通知家长出院,护士做出院指导时应向家长重点强调的是______。

A.及时添加辅食  B.预防感染  C.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D.防止外伤  E.及早训练按时排便

2.合理喂养 尽早开奶,以防低血糖。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试喂5%~10%葡萄糖水(目前主张第一次先喂消毒过的水,如吸吮、吞咽无问题,可再给予糖水,然后给奶),无呕吐等异常后给予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提倡母乳喂养,喂乳量及间隔时间不宜机械规定,而应根据出生体重和耐受情况来定(表7-3),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为标准。详细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准确测量体重,以便及时了解体重增长情况,适时调整喂养方案。早产儿因先天储存不足,出生后应提前添加辅食或遵医嘱补充维生素A、C、D、K,B族维生素及铁剂等,以防出现维生素缺乏、贫血等疾病。

表7-3 早产儿奶量与间隔时间

3.维持有效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出现呼吸暂停时,可给予弹、拍打足底,托背,抚摩胸部和放置水囊床垫等物理刺激,帮助恢复有效的自主呼吸,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氨茶碱或机械正压通气。出现发绀、呼吸急促、呼吸暂停是给氧的指征,吸氧浓度开始以21%~30%为宜,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6.7~9.3kPa)或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为宜,切忌常规或高浓度用氧,避免引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早产儿视网膜病。

1.早产儿,出生后2天,胎龄34周,因发绀给予氧气吸入,为预防其氧中毒,正确的做法是____。

A.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在80~90mmHg  B.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5%~93%

C.连续吸氧时间不超过7天  D.吸氧浓度在70%~80%

E.给予机械正压通气

2.患儿,女,足月儿,出生后1分钟评估患儿情况:躯干皮肤色红,四肢皮肤色较紫,心率120次/分,哭声响亮,肌张力好,呼吸45次/分。该足月儿最终的Apgar评分是____。

A.6分  B.7分  C.8分  D.9分  E.10分

4.预防感染 早产儿因免疫功能更差,对感染抵抗力更低,因此对消毒隔离的要求更高,需更加严格控制各种可能发生的感染。预防接种也应在体重达2000g以上时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