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测量法

一、一般测量法

(一)体重测量法

【目的】

评价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用药、输液和奶量计算提供依据。

【操作前准备】

1.用物准备

(1)磅秤。

①盘式杠杆秤(图6-1):载重10~15kg,婴儿使用。

②坐式杠杆秤(图6-2):载重20~30kg,幼儿使用。

图6-1 盘式杠杆秤

图6-2 坐式杠杆秤

③站式杠杆秤(图6-3):有两种,载重50kg,3~7岁小儿使用;载重100kg,7岁以上小儿使用。

图6-3 站式杠杆秤

(2)尿布、清洁布、衣服或毛毯、记录本。

2.环境准备 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

3.护士准备 按护士素质要求做好准备,举止端庄,仪表大方,态度和蔼,语言温和恰当;服装、鞋帽整洁,洗手。

【操作方法】

1.婴儿测量法 ①把清洁布铺在婴儿磅秤的秤盘上,调节指针到零点。②脱去婴儿衣服及尿布,将婴儿轻放于秤盘上,观察重量,准确读数至10g;若天气寒冷、体温偏低或为病重婴儿,先称出婴儿衣服、尿布、毛毯的重量,然后迅速给婴儿穿上称过的衣服,包好毛毯再测量重量,减去衣物重量即得婴儿体重。③记录测量结果。

2.1岁以上小儿测量法 ①1~3岁可坐位测量,坐稳后观察重量,准确读数至50g。②3岁以上可站式测量,小儿站立于站板中央,两手自然下垂,站稳后观察重量,准确读数至100g;测量体重要注意安全,称量时小儿不可接触其他物体或摇动,对于不合作或病重的小儿,由成人抱着一起称重,称后减去衣物及成人体重即得小儿体重。③记录测量结果。

【注意事项】

(1)测量体重前须校正所用测量磅秤。

(2)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同一时间进行,以晨起空腹排尿后或进食后2小时为佳。

(3)两次测量测得数值相差较大时,应重新测量核对,并及时报告医生。

(二)身高(长)测量

【目的】

评价小儿骨骼发育状况;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操作前准备】

1.用物准备

(1)测量器具。

①身长测量板(图6-4):3岁以下小儿卧位测量用。

②立位测量器(图6-5)或有身高测量杆的磅秤:3岁及以上小儿测量用。

③坐高测量凳(图6-6):3岁及以上小儿坐高测量用。

图6-4 身长测量板

图6-5 立位测量器

图6-6 坐高测量凳

(2)清洁布、记录本。

2.环境、护士准备 同体重测量。

【操作方法】

1.卧位测量法 ①将清洁布铺在测量板上。②脱去小儿鞋、帽,仰卧于测量板上。③将小儿头扶正,头顶轻贴测量板顶端,一手按住小儿双膝使其双下肢伸直,另一手推动滑板贴于足底,读出测量值。④记录测量结果。

2.立位测量法 ①脱去鞋、帽,取立正姿势。②站在立位测量器或有身高测量杆的磅秤上,双眼平视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60°,同时足跟、臀部、两肩胛、枕骨粗隆均紧贴测量杆;将推板轻轻拉至头顶,推板应与测量杆成90°角,读出测量值。③记录测量结果。

3.坐高测量法

(1)顶臀长测量法:①将清洁布铺在测量板上。②脱去小儿鞋、帽,使其仰卧于测量板上。③将小儿头扶正,使其头顶轻贴测量板顶端;一手握住小儿小腿使其膝关节屈曲,另一手推动滑板贴于臀部,读出测量值(图6-7)。④记录测量结果。

(2)坐高测量法:①脱去小儿鞋、帽,使小儿坐于坐高测量凳上。骶部紧靠量板,膝关节屈曲成直角。②将推板轻轻拉至头顶,读出测量值。③记录测量结果。

图6-7 顶臀长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