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足月儿的护理
1.下列不属于新生儿常见正常生理状态的是____。
A.“马牙” B.生理性黄疸 C.臀红 D.假月经 E.乳腺肿大
2.患儿,男,日龄2天,上腭中线和齿龈部有黄白色斑点,称为“马牙”,护理的方法是____。
A.挑破 B.用软布擦净 C.抗感染治疗
D.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E.用制霉菌素甘油
3.男婴,出生3天,洗澡时被发现左乳腺有一鸽蛋大小肿块,下列处理哪项是正确的?____
A.无须处理 B.使用抗生素 C.挑割肿块 D.用力挤压 E.手术切除
4.足月新生儿,女,出生5天。阴道流出少量血性液体,无其他出血倾向。反应好,吸吮有力,大小便正常。正确的护理措施是______。
A.无须处理 B.换血治疗 C.局部包扎止血
D.静脉滴注卡巴克洛 E.连续肌内注射维生素K1
5.患儿,女,足月儿,因脐带绕颈,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为1分,5分钟为2分。窒息经复苏后,目前患儿仍嗜睡、反应差、呕吐。此时对该患儿不恰当的护理是______。
A.头罩吸氧 B.监测生命体征 C.立即开奶
D.配合亚低温治疗 E.注意保暖
6.对正常新生儿的心理护理,错误的是____。
A.母婴同室 B.父亲应参与照顾婴儿
C.保持安静不与新生儿说话 D.经常与新生儿进行目光交流
E.给色彩鲜艳会转动的玩具看
(一)护理评估
评估新生儿父母健康状况、家族特殊病史;产妇既往妊娠史、分娩史;本次妊娠及分娩过程中母婴情况;新生儿出生后的一般状况及寒冷、饥饿、不适等表现,对各种刺激所做出的回应等。
(二)护理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 与吸入羊水、溢乳及呕吐有关。
2.有体温失调的危险 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及皮肤散热快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脐部有开放性伤口有关。
(三)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稳定
(1)环境调整:新生儿居室应备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装置,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每张床最好有3m2的空间,床间距宜1m以上。
(2)加强保暖:新生儿娩出后,一切操作均应在保暖条件下进行。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擦干皮肤,用温暖、柔软的包被包裹,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暖措施,如戴帽、母亲怀抱及使用热水袋(避免烫伤)、新生儿暖箱和远红外辐射床等。对新生儿进行检查和护理时,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等均应保持温暖,还要定时监测新生儿的体温,每4~6小时测1次。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新生儿娩出后,在有呼吸前迅速清除口、鼻腔的黏液和羊水,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2)经常检查清理鼻孔,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保持呼吸通畅。喂乳后竖抱拍背,帮助排出空气,并将婴儿保持于右侧卧位,防止溢乳和呕吐引起窒息。
3.预防感染
(1)消毒隔离:护士入室前需更换清洁衣、帽、鞋,接触每个新生儿前后都必须严格洗手,避免交叉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护士若患传染性疾病或带菌时应暂停护理新生儿;环境清洁以湿式扫除为宜,此外,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空气1次,每次30分钟。
(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结扎脐带,脐带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脱落前要注意检查有无渗血及污染,并给予相应处置,保持脐部不被污染。脐带残端一般在出生后1周内脱落,脱落后脐窝有分泌物者先用3%过氧化氢消毒,再用0.2%~0.5%的碘附消毒,保持干燥;有肉芽组织者可用硝酸银局部烧灼。
(3)做好皮肤黏膜护理:体温稳定后每天沐浴1次,以保持皮肤清洁和促进血液循环。沐浴时室温维持在26~28℃,水温保持在38~40℃。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臀部并拭干,以防发生尿布皮炎。喂温开水以清洁口腔,不宜擦拭,所有喂哺用具用后应煮沸消毒。衣服宜选棉料,柔软、透气、不褪色,款式应宽松、无扣及易穿脱,衣服应勤换。尿布应柔软、吸湿性强,清洗后也应煮烫消毒。
(4)预防接种: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注射乙肝疫苗(以后1个月、6个月各注射一次),2~3天接种卡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