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评估

二、护理评估

(一)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表现

(1)头痛:颅内高压最常见的症状。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颅内高压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一般晨起较重,当哭闹、咳嗽、用力或头部位置改变时可加重。1岁以下患儿因前囟及颅缝未闭合,对颅内高压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故早期头痛可不明显,仅有前囟紧张或隆起。新生儿表现为睁眼不睡及尖叫。

(2)意识改变:小儿早期有性格变化、表情淡漠、学习记忆力下降、烦躁或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3)惊厥:表现抽搐,同时有意识障碍。

2.其他表现

(1)生命体征:颅内高压早期表现为血压升高,呼吸增快,继而出现脉率减慢,严重时呼吸慢而不规则,甚至暂停。

(2)眼部表现: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小动脉痉挛、静脉扩张,严重者可见视网膜水肿。患儿可因第Ⅵ颅神经麻痹,出现复视或斜视、眼球运动障碍。

(3)呕吐:因呕吐中枢受刺激所致,晨起明显,多呈喷射性。

(4)原发病相应的表现。

其中,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是颅内高压的典型表现。

颅内高压的“三主征”是指 。

A.头痛、恶心、视乳头充血  B.头痛、呕吐、偏瘫  C.头痛、呕吐、视乳头萎缩

D.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E.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3.脑疝 严重颅内高压时可引起脑疝。意识障碍、瞳孔扩大及血压增高伴缓脉称库欣三联征,为颅内高压危象,常为脑疝的先兆,临床上以小脑幕裂孔疝和枕骨大孔疝常见。

(二)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包括血、尿、大便常规,必要时做血生化及肝功能检查。脑脊液检查可帮助判断病因,但颅内高压时进行腰椎穿刺易诱发脑疝。头颅B超可发现脑室扩大、血管畸形及占位性病变等。颅脑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有助于脑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三)治疗要点

1.急救处理 急救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颅内压,以防止发生脑疝。首选20%甘露醇0.5~1.0mg/kg快速静脉滴注。根据病情,一般4~8小时给药1次。重症或脑疝者可合并使用呋塞米(速尿),静脉注射每次0.5~1.0mg/kg;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减轻脑水肿,并能减少脑脊液的产生,降低颅内压。

2.对症治疗 改善通气、抗感染、纠正休克和缺氧。对有躁动和惊厥者,给予地西泮。

3.病因治疗 针对原发病,给予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