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 述
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中、细湿啰音为特征。重症患儿可累及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心力衰竭、心肌炎、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等。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占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病因的第一位,是我国小儿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见,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向下蔓延所致。
(一)分类
1.按病理分类 可分为支气管肺炎(小叶性)、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等。小儿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2.按病因分类 可分为感染性肺炎和非感染性肺炎。
(1)感染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原虫性肺炎等。
(2)非感染性肺炎:吸入性肺炎、过敏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
3.按病程分类 可分为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迁延性肺炎(病程1~3个月)、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
4.按病情分类 可分为轻症肺炎、重症肺炎。
5.按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分类 可分为典型性肺炎、非典型性肺炎。
6.按肺炎发生地点分类 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
(二)病因
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和病毒。也可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发达国家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家以细菌为主,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加趋势。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小儿易患本病,且病情严重,迁延不愈。
(三)发病机制
主要变化是由于支气管、肺泡炎症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图10-2)。
图10-2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
1.炎症的产生 病原体多由呼吸道侵入,引起支气管、肺泡、肺间质的炎症,导致毛细支气管壁因充血、水肿而增厚,管腔变小甚至堵塞。
2.通气和换气障碍、酸中毒 支气管因黏膜水肿而管腔变窄;肺泡壁因充血水肿而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从而造成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
3.毒血症 由于病原体毒素的作用,重症患儿常伴有毒血症,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症状。
4.综合作用 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毒血症可导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症状及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严重时可发生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