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评估
(一)临床表现
发病前1~3周多有病毒感染史,表现为发热、咽痛、全身酸痛、腹痛、腹泻等,部分病例这些症状轻微,常被忽略,少数病例心脏症状与病毒感染症状同时出现。
1.急性期 病程<6个月。
(1)轻型:症状轻,以乏力为主,有多汗、苍白、心悸、胸闷、气短、头晕、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检查见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听诊第一心音低钝。
(2)中型:较为少见,起病急,除上述症状外,乏力为突出表现,年长儿诉心前区疼痛。检查见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脏略大,心音低钝,肝脏增大。
(3)重型:罕见,呈暴发型,起病急骤,1~2天出现心功能不全或突发心源性休克。患儿极度乏力、头晕、烦躁、呕吐、心前区疼痛,严重心律失常,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抢救,有生命危险。
2.迁延期 病程多在半年至一年。临床症状反复出现,检查指标迁延不愈。
3.慢性期 病程一年以上,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时轻时重。
(二)辅助检查
1.心电图 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可有部分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多数表现为ST段偏移和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QT间期延长、QRS波群低电压。
2.生化检查 磷酸激酶(CPK)水平在早期多升高,以心肌同工酶(CK-MB)为主。乳酸脱氢酶(SLDH)及其同工酶(LDH1)水平增高,在心肌炎早期诊断有提示意义。心肌肌钙蛋白的变化对心肌炎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3.病毒学诊断 病毒分离结合血清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
4.超声心动图检查 可显示心房、心室的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及探查有无心包积液。
(三)治疗要点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肌代谢和心功能,促进心肌修复。
1.休息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
2.保护心肌和清除自由基的药物治疗 可应用大量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丙种球蛋白,1,6-二磷酸果糖(FDP)、辅酶Q、中药制剂生脉饮和黄芪口服液等。
3.对症治疗 通常不使用,重症可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发生心力衰竭者应用利尿剂、强心剂及血管扩张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