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功能的发育
运动发育可分为大运动发育和细运动发育。大运动是身体对大动作的控制,如抬头、坐、爬、站、走、跑、跳等;细运动是相对于大运动而言较小的动作,如抓握物品、涂画、翻书等。妊娠后期出现的胎动为运动的最初形式。新生儿因大脑皮质发育尚不成熟,传导神经纤维尚未完成髓鞘化,故运动多属无意识、不协调。此后,尤其第1年内,随着大脑的迅速发育,婴儿运动功能日臻完善。
(一)大运动发育
1.抬头 新生儿颈肌无力,俯卧位时能抬头1~2秒,从仰卧位扶起至坐位时头竖直仅3~5秒;2个月竖抱时能抬头,3个月扶坐时能抬头稳,4个月时抬头很稳并能自由转动(图2-10)。
2.坐 新生儿腰肌无力,3~4个月扶坐时背脊呈弧形,5个月方能直腰;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9个月时能坐稳并能左右转身(图2-11)。
图2-10 抬头
图2-11 坐
3.匍匐、爬 新生儿俯卧位时已有反射性的匍匐动作,2个月时俯卧位能交替踢腿;3~4个月时能用胳膊肘撑起上身数分钟;7~8个月时已能用手支撑胸腹,使上身离开床面或桌面,有时能在原地转动身体;8~9个月时可用上肢向前爬,但上、下肢的协调性不够好;12个月左右爬时可手、膝并用向前爬;18个月时能爬台阶。学习爬的动作有助于胸部及智力发育,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4.站、走、跳 新生儿直立时双下肢稍能负重,出现踏步反射和立足反射(立足反射出现在婴儿被扶至立位并使其足背触及桌边时,表现为抬脚踏到桌面上);婴儿5~6个月扶站时双下肢可负重,并能上、下跳动;9个月时可自己扶站;10个月左右能扶走;11个月时能独站片刻;12个月时两足贴地独站数秒钟;15个月可独自走稳;18个月时能跑及倒退走;2岁时能独脚站,能并足跳;3岁时能双足交替下楼梯;5岁时能跳绳。
总之,小儿生长发育很复杂,由于存在如个体差异、环境、疾病、营养等影响因素,不能机械照搬这些规律。当发现小儿生长发育有异常时应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及时干预。大运动发育过程可归纳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二)细运动发育
为了让手的技能在使用中达到熟练,婴儿玩玩具有促进作用。新生儿两手握拳很紧,婴儿3~4个月时握持反射消失,可自行玩手,开始有意识地用手取物;4~5个月时握物用手掌尺侧;6~7个月时能独自摇摆或玩弄小物体,有换手及捏、敲等探索性动作;9~10个月时可用拇、食指取物,喜欢撕纸;12个月时用手够物可准确定位;12~15个月时学会用匙、乱涂画;18个月时能叠2~3块积木;2岁时可叠6~7块方积木,会翻书;3岁时会脱衣服,在成人的帮助下会穿衣服,能画圆圈及直线;4岁时能独自穿、脱简单衣服;5岁时能学习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