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健康教育

五、健康教育

给孕妇及患儿家长讲解佝偻病的预防、护理知识,鼓励孕妇户外活动,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妊娠后期(7~9个月)适量补充维生素D(800IU/d),足月儿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d),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d),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每天400IU。均补充至2岁。

【本节小结】

本节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题频率较高,要高度重视,现就学习、考试重点总结如下。

(1)最主要的病因:日照不足。

(2)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

(3)临床分期及各期特点:初期主要是神经精神症状,活动期主要是骨骼改变。

(4)X线检查(活动期):毛刷样、杯口状改变。

(5)治疗要点,特别要注意预防量、治疗量及使用时间。

【目标检测】

1.佝偻病活动初期的主要表现是____。

A.方颅  B.肋骨串珠  C.出牙延迟  D.肌张力低下  E.易激惹、多汗

2.不属于佝偻病活动期骨骼改变的是____。

A.颅骨软化  B.鸡胸  C.前囟迟闭  D.枕秃  E.肋骨串珠

3.10个月患儿,诊断为重症佝偻病,用维生素D突击疗法已满3个月。其预防量为每天______。

A.200IU  B.300IU  C.400IU  D.500IU  E.600IU

4.足月儿,出生后4天,护士进行出院宣教。指导其家长喂患儿口服维生素D,正确的开始给药时间应在____。

A.出生后1周  B.出生后2周  C.出生后3周

D.出生后1个月  E.出生后2个月

5.患儿,男,10个月。易激惹,夜间常哭闹、多汗、睡眠不安,方颅、肋骨串珠。下列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____。

A.指导合理喂养  B.操作轻柔以防骨折  C.多抱患儿到户外晒太阳

D.添加含维生素D的食物  E.提倡进行站立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