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乳喂养

一、母乳喂养

母乳是满足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最好的食物,对婴儿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健康母亲可提供足月儿正常生长到6个月所需要的能量、营养素、液体量;因此,要支持、鼓励母乳喂养。

(一)母乳的成分

1.蛋白质 母乳蛋白质以乳清蛋白为主,在胃中形成细小的乳凝块,有利于消化;酪蛋白含量较少,清蛋白与酪蛋白比值为4∶1,易被消化吸收。母乳含大量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蛋白,具抗微生物作用;牛磺酸可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发育。

2.碳水化合物 母乳中90%的碳水化合物为乙型乳糖(p-双糖),有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产生B族维生素及促进脑发育等;还有利于促进肠蠕动和钙、镁、氨基酸的吸收。

3.脂肪 母乳能量中的50%由脂肪提供,母乳中的脂肪酶使脂肪颗粒易于消化吸收。母乳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除含有亚油酸、亚麻酸外,还含有微量花生四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些物质有利于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母乳中宏量营养素产能比例较牛乳适宜(表3-3)。

表3-3 母乳与牛乳宏量营养素产能比(100mL)

4.矿物质 母乳中电解质浓度较低,适于婴儿不成熟的肾脏发育水平,易被婴儿吸收。母乳中钙、磷量虽然低于牛乳,但比例(2∶1)适宜;母乳中含低分子量的锌结合因子-配体,吸收率高;铁含量与牛奶相似,但母乳中铁吸收率高。

5.维生素 母乳维生素A、C、E含量均高于牛乳,除维生素D、K外,营养状况良好的乳母可提供婴儿所需各种维生素。母乳中维生素K量少,仅为牛乳的1/4,且初生时储存量低、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合成维生素K1,所以新生儿出生时应一次性肌内注射维生素K10.5~1mg(早产儿连用3天),或口服1~2mg,以防因维生素K1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而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因此婴儿应补充维生素D,并鼓励家长尽早让婴儿进行户外活动。

6.免疫物质 母乳中含有大量具有活性的免疫因子,这是其他食物所不具备的,特别是初乳中含量更高。

(1)免疫球蛋白:母乳中含丰富的SIgA,SIgA有抗感染和抗过敏的作用;母乳中还含有少量IgG、IgM及一些特异性抗体。

(2)细胞成分: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T及B),免疫活性细胞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补体、溶菌酶、乳铁蛋白、干扰素等)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3)乳铁蛋白:母乳中含较多乳铁蛋白,乳铁蛋白对铁有强大的螯合能力,能夺走大肠埃希菌、大多数需氧菌、白色念珠菌等赖以生长的铁,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产生较强抗感染作用。

(4)溶菌酶:母乳中的溶菌酶能水解细菌胞壁中的乙酰基多糖,使之破坏并增强抗体杀菌效能。

(5)其他:母乳的双歧因子含量也远多于牛乳。双歧因子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抑制大肠埃希菌生长;母乳中的催乳素也是一种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物质,可促进新生儿免疫功能的成熟。

7.生长调节因子 生长调节因子是指母乳中一组对细胞增殖和发育有重要作用的因子。如牛磺酸、激素样蛋白、某些酶和干扰素。牛磺酸对肺、视网膜、肝、脑、血小板很重要,特别是发育的脑和视网膜;上皮生长因子能促进发育未成熟的胃肠上皮细胞、肝上皮细胞分化;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元生长和分化。

(二)母乳成分的变化

母乳成分在产后不同时期有不同变化,按产后不同泌乳期乳汁成分的变化而将母乳分为初乳、过渡乳、成熟乳和晚乳。

1.初乳 产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量较少,质略稠而色微黄,含脂肪少而蛋白质多,其中以免疫球蛋白为主,尤其是分泌型IgA(SIgA)。含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较丰富,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提高抗感染能力。

2.过渡乳 产后7~14天分泌的乳汁称为过渡乳,总量多,含脂肪量高而蛋白质和矿物质逐渐减少。

3.成熟乳 产后14天至9个月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质较稳定,量随乳儿生长而增加。与初乳、过渡乳比较见表3-4。

表3-4 各期母乳成分 (单位:g/L)

4.晚乳 产后10个月以后分泌的乳汁称为晚乳,总量和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均有所下降。每次哺乳时乳汁成分有所变化:开始时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以后脂肪含量逐渐增加,而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结束前脂肪含量最高。

(三)母乳喂养的优点

(1)母乳所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适宜,为1∶3∶6,易消化吸收。

(2)母乳含多种免疫物质,能增强婴儿抗病能力。

(3)母乳喂养安全、经济、方便、无污染,温度适宜。

(4)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婴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及身体健康。

(5)母乳喂养可促进母亲子宫复原,减少再次受孕机会,哺乳母亲也较少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疾病。

(6)连续哺乳6个月以上还可使乳母孕期储备的脂肪消耗,促使乳母体型逐渐恢复至孕前状态。

1.婴儿喂养的最佳食品是____。

A.纯母乳  B.全脂奶粉  C.母乳加奶粉  D.母乳加辅食  E.婴儿配方奶粉

2.关于牛乳与母乳成分的比较,对牛乳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乳糖含量高于母乳  B.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C.矿物质含量少于母乳  D.铁含量少,吸收率高

E.蛋白质含量高,以酪蛋白为主

(四)母乳喂养的护理

1.产前准备 孕妇在产前要做好身心准备。首先应充分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其次保证合理的营养及充足的睡眠,防止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最后还要做好乳头保健(即在妊娠后期每日用清水擦洗乳头,如有乳头内陷,则用两手拇指从不同角度按捺乳头两侧并向周围牵拉,每日1次至数次)。

2.指导哺乳技巧

(1)尽早开奶,按需哺乳,新生儿可在出生后15分钟至2小时尽早开奶。因产后2周乳晕的传入神经特别敏感,可通过吸吮乳头的刺激,促进母亲泌乳素的分泌,使之提早分泌乳汁,达到“下奶”的目的。

(2)促进乳汁分泌:哺乳前先湿热敷乳房2~3分钟,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者按摩乳房,以促进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哺乳时两侧乳房交替哺乳,每次哺乳应让乳汁排空。

(3)掌握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先洗净双手,用温开水清洗乳头、乳晕。

②哺乳时母亲应取舒适姿势,心情愉快、全身放松,产后最初几天可取半坐卧位,以后宜采用端坐位,哺乳一侧的脚稍抬高,抱婴儿于斜坐位,让婴儿的头、肩枕于哺乳侧的肘弯,用另一手拇指和其余四指托乳房,呈“C”形喂哺(图3-1),也可用二指呈“剪刀式”喂哺(图3-2)。婴儿吸吮时应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吸吮,且鼻能自由呼吸。每次哺乳时间15~20分钟,以吃饱为度。哺乳时乳母可面带微笑,亲切地对婴儿柔声细语、轻轻抚摸,紧密接触沟通,促进母婴间的依恋情结,对满足双方心理需求十分重要。

图3-1 拇指和其余四指托乳房喂哺

图3-2 剪刀式喂哺

③哺乳结束后,为防止溢乳,应将婴儿竖抱,头部紧靠母亲肩上,用手掌轻拍背部,协助吸乳时咽下的空气排出,然后将婴儿置于右侧卧位,以防溢乳造成窒息(图3-3)。

图3-3 竖抱拍背

(4)注意事项。

①哺乳时要防止乳房阻塞婴儿鼻部,发生窒息;②两侧乳房要轮流排空,先吸空一侧,然后再吸另一侧;③哺乳期母亲应始终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同时要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营养,进食高脂肪、高蛋白质的汤菜,有利于乳汁的分泌;④如排乳不畅或乳汁淤积(喂哺时未将乳汁吸空引起)时,可发生乳房小硬块(乳核),有胀痛,应及早进行局部湿热敷及轻轻按摩将其软化,并于喂乳后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尽,以防乳腺炎;⑤妊娠晚期应经常用湿毛巾擦洗乳头,使乳头能耐受吸吮,防止发生皲裂。

3.掌握哺乳禁忌 乳母患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精神障碍或重症心、肾疾病等均应停止哺乳。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哺乳禁忌,但这类婴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给予特异性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继之接受乙肝基因疫苗免疫(20μg,按0、1、6方案)。如患急性传染病、乳腺炎,应暂停哺乳,但应该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消毒后再喂哺。

4.把握断乳时机 婴儿出生后最初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随着小儿年龄增长,母乳的量和质已不能完全满足小儿所需,且小儿各项生理功能也逐步适应非流质食物,因此,一般可从4~6个月起逐渐添加稀粥、蛋黄、鱼泥等泥状辅食,同时逐步减少哺乳次数,使母子双方在生理、心理上逐渐适应。一般健康小儿于10~12个月时可完全断乳,如遇夏季炎热或婴儿体弱而乳母体质好,泌乳仍旺盛,也可推迟断乳时间,但最迟不超过1岁半(WHO建议母乳喂养应至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