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评估
(一)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 详见正常足月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2.病理性黄疸
(1)一般表现。
①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②黄疸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 μmol/L(12.9mg/d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
③黄疸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超过85 μmol/L(5mg/dL)。
④黄疸持久不退或退而复现:足月儿黄疸持续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超过4周。
⑤血清直接胆红素>26 μmol/L(1.52mg/dL)。
(2)严重表现:当患儿血清胆红素>342 μmol/L(20mg/dL)时,非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透过血脑屏障,造成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多发生于出生后1周内,最早出生后1~2天出现神经系统表现。
(3)不同原因所致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①新生儿溶血病: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多于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伴不同程度的贫血及肝脾大。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有ABO溶血和Rh溶血,ABO溶血主要发生在母亲血型为O型而胎儿为A型或B型,而Rh溶血中以RhD溶血最常见。
②新生儿肝炎:多由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所致。出生后2~3周出现黄疸,并且逐渐加重,伴有厌食、体重不增、大便色淡及肝脾大。
③新生儿败血症:表现为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伴全身中毒症状及感染病灶。
④胆管阻塞:由先天性胆道闭锁或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引起,出生后1~3周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皮肤呈黄绿色,大便呈灰白色,肝脏进行性增大、边缘光滑、质硬。
1.足月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出生后____。
A.1~2天 B.2~3天 C.4~6天 D.7~8天 E.9~10天
2.早产儿,出生后2天,全身皮肤黄染,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考虑该患儿并发了___
A.败血症 B.新生儿颅内出血 C.胆红素脑病
D.病毒性脑炎 E.肝炎
(二)辅助检查
1.血清胆红素浓度测定 足月儿总胆红素>221 μmol/L(12.9 mg/dL),早产儿总胆红素>257 μmol/L(15mg/dL);直接和间接胆红素的检查对病因诊断有意义。
2.血常规 新生儿溶血病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网织红细胞增加。
3.血型测定 新生儿溶血病时可见母婴ABO或Rh血型不合。
4.其他 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为确诊试验(溶血病)。
(三)治疗要点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采用光照疗法(主要用蓝光)、输入血浆和清蛋白、肝酶诱导剂及换血疗法等,以降低血清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