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的改变
1.正常胎儿血液循环 胎儿营养物质和气体交换都是经脐血管在胎盘处与母体间通过弥散方式进行交换的。来自胎盘的富含氧气和营养成分的血液,经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在肝下缘分成两支,一支入肝与门静脉吻合,再由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另一支经静脉导管直接流入下腔静脉,与来自下半身的静脉血混合,共同流入右心房。
由于下腔静脉瓣的阻隔,来自下腔静脉的混合血入右心房后,大部分经卵圆孔流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流入主动脉,主要供应心、脑及上肢血液。来自上半身的静脉血经上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后,绝大部分流入右心室再转至肺动脉,由于胎儿肺未扩张,只有少量血液经肺动脉流入肺,而大部分则经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与主动脉的血液相混合,供应腹腔器官、躯干及下肢的血液,最后经脐动脉回流至胎盘,换取营养物质及氧气,完成一次循环(图11-1)。
图11-1 胎儿循环、出生后循环
2.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1)胎儿的营养与氧气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交换来完成的。
(2)胎儿期只有体循环,没有有效的肺循环。
(3)胎儿血液绝大部分是混合血。
(4)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环的特殊通道。
(5)胎儿时期肝的血氧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脑及上肢,下半身血氧含量最低。
3.出生后血液循环改变
(1)脐血管关闭:出生后脐带结扎,脐血管废用,经6~8周完全闭锁,最终形成韧带(即肝圆韧带和膀胱脐韧带)。
(2)卵圆孔关闭:出生后因脐血管断流、肺循环建立,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的动脉血增多,压力随之逐渐增高,当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发生功能性关闭,至出生后5~7个月时形成解剖上关闭,留下卵圆窝。
(3)动脉导管关闭:由于肺循环压力降低,而体循环压力增高,流经动脉导管的血流逐渐减少、停止,形成功能性关闭,绝大部分小儿出生后1年内解剖上关闭。若持续不闭,称为动脉导管未闭,属先天性心脏病。
1.胎儿期血氧含量最高的器官是____。
A.心 B.肾 C.脑 D.肝 E.胃
2.动脉导管关闭的时间是_____。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E.18个月
【本节小结】
本节学习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重点非常明确,主要是心率、血压、胎儿血液循环及特殊通道关闭时间。
【目标检测】
1.5岁小儿正常心尖位置在____。
A.左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2cm B.左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1cm
C.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 D.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
E.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1cm
2.2~3岁小儿心率为_____。
A.100~120次/分 B.80~100次/分 C.120~140次/分
D.90~100次/分 E.110~130次/分
3.5岁小儿的收缩压为_____。
A.80mmHg B.85mmHg C.90mmHg D.95mmHg E.100mmHg
4.关于小儿血压及其测量方法,以下提法中哪项错误?____
A.血压与心排血量及外周血管阻力有关 B.小儿血压较成人低
C.测量血压袖带的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3 D.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E.下肢血压比上肢高
5.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
A.宫内病毒感染 B.孕母患妊高征 C.孕母患糖尿病
D.孕母服过某些药物 E.孕母受过量放射线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