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评估
(一)临床表现
1.轻症 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大多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气促。
(1)呼吸系统症状。
①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恢复期咳嗽有痰。
②气促:呼吸频率加快,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严重者点头呼吸、呼吸频率增快,达40~80次/分,晚期可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肋间隙和剑突下吸气时凹陷)(图10-3)。
图10-3 三凹征
(2)全身症状: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热,但要注意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不发热。患儿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轻度腹泻或呕吐。
(3)体征:呼吸增快,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周、甲床发绀,肺部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肺底部脊柱旁较多,吸气末较为明显。小婴儿症状、体征可不典型。WHO《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规划》特别强调呼吸频率增快是肺炎的主要表现。呼吸急促:小婴儿(<2月龄),呼吸频率≥60次/分;2~12月龄,呼吸频率≥50次/分;1~5岁,呼吸频率≥40次/分。
2.重症 由于严重的缺氧及毒血症,除呼吸系统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外,还出现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及相应的临床表现。
(1)循环系统。
①心肌炎: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和T波低平、倒置。
②心力衰竭:a.安静时,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b.安静时心率突然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c.颈静脉怒张、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d.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e.肝迅速增大,达肋下3cm以上;f.尿少或无尿,颜面或下肢水肿等。
患儿,8个月,因肺炎入院,现突然烦躁不安,发绀,且进行性加重。体检:呼吸60次/分,脉搏170次/分,心音低钝,两肺布满细湿啰音,诊断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1.对该患儿首先采取的护理措施是____。
A.设法让患儿安静 B.清理患儿呼吸道 C.观察病情孪化
D.患儿取右侧卧位 E.限制钠水入量
2.心力衰竭缓解的主要指标是____。
A.烦躁不安是否缓解 B.呼吸困难是否缓解 C.心率是否减慢
D.呼吸频率是否减慢 E.肺部湿啰音是否消失
3.若给患儿用强心苷,预防中毒的重要措施是____。
A.注射前先测心率 B.心率<90次/分时报告医生
C.注射速度宜快 D.可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
E.及时补充含钙食品
4.给予的护理操作不妥的是____。
A.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B.减慢输液速度 C.及时给氧气吸入
D.给患儿做体位引流以帮助排痰 E.遵医嘱给予强心苷药物
(2)消化系统。
①中毒性肠麻痹:出现频繁呕吐、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
②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样物、便血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3)神经系统。
①轻度缺氧:表现为烦躁或嗜睡。
②中毒性脑病:意识障碍,昏睡,昏迷,惊厥,前囟隆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停止,脑膜刺激征等。
(4)其他:发生休克及DIC时,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发凉、脉搏细速以及皮肤、黏膜、胃肠道出血。
3.并发症 若诊断延误或病原体致病力强,则可引起脓胸、脓气胸、肺不张、肺大疱、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
患儿,1岁2个月,发热、咳嗽、气促3天。查体:T39.5℃,R64次/分,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前囟0.5cm×0.5cm,唇周发绀,鼻扇,双肺闻及细湿啰音,心率190次/分,心音低钝。腹平软,肝右肋下3.5cm,边缘圆钝。神经反射正常。
1.该患儿最可能的医疗诊断为____。
A.支气管肺炎 B.支气管肺炎(重症),心力衰竭 C.中毒性肠麻痹
D.中毒性脑病 E.支气管炎
2.该患儿应采取的紧急治疗措施是____。
A.抗感染治疗 B.抗心力衰竭治疗 C.药物或物理降温
D.对症治疗 E.胸腔穿刺抽液
3.该患儿的护理问题为______。
A.气体交换受损 B.清理呼吸道无效 C.体温过高
D.心排血量减少 E.以上均是
4.该患儿的护理措施为______。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镇静、吸氧、降温、雾化 C.遵医嘱强心、利尿
D.给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E.以上均是
5.6个月肺炎患儿,精神不振,食欲差,对该患儿的饮食指导错误的是____。
A.继续母乳喂养 B.少量多餐 C.尽量少饮水
D.耐心喂养,防呛咳 E.给予营养丰富半流质饮食
4.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特点 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特点见表10-5。
表10-5 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续表
(二)辅助检查
1.外周血检查
(1)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增高或出现异形淋巴细胞;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
(2)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时CRP水平升高。
2.X线检查 早期肺纹理增粗,透光度减低;后渐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或融合成片,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
3.病原学检查 取鼻咽拭子或气管分泌物做病毒分离;取气管分泌物、胸水及血液等做细菌培养或用免疫学方法进行细菌抗原检测以明确致病菌。
(三)治疗要点
采用综合治疗,原则为改善通气、控制炎症、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1)根据不同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使用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抗生素一般持续用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体肺炎至少使用抗菌药物2~3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在体温正常后2~3周可停药,一般总疗程≥6周。抗病毒可选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干扰素、聚肌胞等药物。
(2)保持呼吸道畅通,平喘,必要时止咳(主张化痰)、给氧。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对于中毒性肠麻痹者,应禁食、胃肠减压、注射新斯的明等。
(3)若出现心力衰竭,应积极处理,保持安静,吸氧,给予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
(4)若有严重憋喘或呼吸衰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脑水肿,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5)脓胸和脓气胸者应及时进行穿刺引流,若脓液黏稠、经反复穿刺抽脓不畅或发生张力性气胸时,宜采用胸腔闭式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