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辅助检查

六、辅助检查

(一)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可测定受试者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其机制是将试剂(抗原)注入皮内,若机体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致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即积聚在真皮的血管周围,诱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在注射局部形成硬结。

1.试验方法 用皮内注射法。将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化物(PPD)注入左前臂掌侧面中下1/3交界处皮内,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儿变态反应强烈,如曾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强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PPD试验的浓度是一般是 。

A.5个结核菌素单位  B.50个结核菌素单位

C.500个结核菌素单位  D.10个结核菌素单位

E.100个结核菌素单位

2.结果判断 注射后48~72小时观察反应结果,测定局部硬结的直径,取纵、横两者的平均直径来判断其反应强度。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见表16-1。

表16-1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

3.临床意义

(1)阳性反应见于:①接种卡介苗后;②年长儿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③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者,中度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④强阳性反应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⑤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硬结直径由原来小于10mm增至大于10mm,且增幅超过6mm时。表示新近有感染。

接种卡介苗与自然感染阳性反应的主要区别见表16-2。此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也可导致PPD皮试呈阳性。

表16-2 接种卡介苗与自然感染阳性反应的主要区别

(2)阴性反应见于:①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②结核迟发型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4~8周);③假阴性反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如重症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风疹、百日咳等;体质极度衰弱,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重度水肿等;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病;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使用期间等;④技术误差或结合菌素失效。

患儿,3岁,结核菌素试验72小时,局部出现水疱、坏死,硬结直径为7 mm,判断结果为____。

A.(—)  B.(+)  C.(++)  D.(+++)  E.(++++)

(二)实验室检查

1.结核分枝杆菌检查 从痰液、胃液(婴幼儿可抽取空腹胃液)、脑脊液、浆膜腔液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是重要的确诊手段。

2.免疫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如用DNA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能快速检测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核酸物质;用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电泳技术(ELIE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能检测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体。

3.血沉 血沉增快为结核病活动性指标之一,但无特异性。

(三)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筛查小儿结核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能确定病变部位、范围、性质及发展情况。定期复查有助于结核与非结核疾病的鉴别,亦可观察治疗效果。必要时可做高分辨率CT扫描。

(四)其他辅助检查

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有助于支气管内膜结核及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诊断。

2.周围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检查 可发现特异性结核病变,如结核结节或干酪样坏死,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肺穿刺活检或胸腔镜取肺活检 对特殊疑难病例确诊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