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足月儿的特点

一、正常足月儿的特点

正常足月儿是指出生时37周≤GA<42周,2500g≤BW<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一)外观特点

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比较见表7-1。

表7-1 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比较

新生儿,胎龄38周,出生体重2900g,身长50cm,皮肤红润,胎毛少,足纹明显,此婴儿最可能是____。

A.小于胎龄儿  B.过期产儿  C.早产儿

D.足月儿  E.足月小样儿

(二)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 出生后第一次吸气及啼哭使肺泡张开,开始了自主呼吸,但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节律常不规则,呼吸较浅,频率较快,安静时约40次/分,如持续超过60~70次/分称为呼吸急促。由于新生儿呼吸运动主要靠横膈的升降,故以腹式呼吸为主。

2.循环系统 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90~160次/分,平均120~140次/分。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因新生儿时期血流多分布于躯干和内脏,四肢少,故四肢易出现冰凉及发绀。新生儿心肌储备力低,代偿能力不足,故新生儿补液过量易致心力衰竭。

3.消化系统 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相对较紧张,易发生溢乳甚至呕吐。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但感染时也易使有害物质吸收入血增多,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新生儿消化道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酶,唯胰淀粉酶要到出生后4个月才达成人水平,因此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

出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出胎粪,呈墨绿色糊状、黏稠、无臭味,主要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2~3天即可排净过渡到正常粪便。若超过24小时仍无胎粪排出,应检查是否有消化道畸形,如肛门闭锁等。

4.血液系统 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较高,以后逐渐下降(受脐带结扎时间影响)。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HbF)约占70%,后渐被成人血红蛋白(HbA)取代。白细胞总数较高,出生后第3天开始下降。

5.泌尿系统 足月儿出生时肾结构发育已完成,但功能仍不成熟,故易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尿,若出生后超过48小时仍无尿,需要寻找原因,排除先天畸形。

6.神经系统 新生儿脑相对较大,发育要领先于许多其他器官,但脑沟、脑回仍未完全形成。大脑皮质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觉醒时间一昼夜仅为2~3小时。脊髓相对较长,其末端约在第3、4腰椎水平,故腰椎穿刺进针以在第4、5腰椎间隙为宜。

出生时新生儿已具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和交叉伸腿反射等。正常情况下,数月后这些反射自然消失。若新生儿期这些原始反射消失或出生后数月仍存在,常提示有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巴氏征、克氏征、佛斯特征阳性属正常现象。

7.免疫系统 新生儿皮肤、黏膜薄嫩、屏障功能差;补体含量偏低,参与炎症和免疫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也低;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成熟,但可从母体获得IgG,此被动免疫使新生儿对麻疹、白喉等传染病具有免疫力;胃酸少,杀菌能力弱,而母乳中有SIgA可使母乳喂养儿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一定抵抗力。

1.婴儿对某些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主要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____。

A.IgA  B.SIgA  C.IgE  D.IgG  E.IgM

2.某新生儿出生时无呼吸,心率<90次/分,全身苍白,四肢瘫软,清理呼吸道后的下一步抢救措施是____。

A.药物治疗  B.胸外心脏按压  C.保暖

D.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E.建立静脉通道

8.体温调节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而发生变化。新生儿由于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血管丰富,皮下脂肪薄,散热快;因寒战反射未建立,寒冷时主要依靠棕色脂肪氧化来产热,产热量相对不足;所以新生儿易出现体温下降,当室温过低时,如不及时保温,可发生低体温或寒冷损伤综合征。另外,如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室温过高时无法通过皮肤出汗蒸发完成散热,可致体温升高,称“脱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