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评估

二、护理评估

(一)临床表现

1.体重改变 最早表现为体重不增,继之体重下降。

2.皮下脂肪减少 首先累及腹部皮下脂肪,以后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颊。严重者皮下脂肪消失,患儿额部出现皱褶,两颊下陷,颧骨凸出,貌似“老人”状。

3.其他状况 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肌肉萎缩呈“皮包骨”,各系统器官功能低下,如体温降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食欲低下、腹泻等。严重蛋白质缺乏者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1.患儿发生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最先消耗的部位是____。

A.躯干  B.臀部  C.腹部  D.四肢  E.面部

2.苯丙酸诺龙治疗营养不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

A.促进消化  B.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

C.降低血糖,增加饥饿感  D.改善味觉

E.清除肠道寄生虫

(二)临床分度与分型

(1)分度:根据体重、腹部皮下脂肪厚度、身高、肌张力和精神状况等表现不同,营养不良可分为轻(Ⅰ)、中(Ⅱ)、重(Ⅲ)三度(表8-1)。

表8-1 婴幼儿营养不良分度

(2)根据身高(长)与体重减少的情况,5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可分为以下三型。

①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SD)。该项指标主要反映患儿有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

②生长迟缓:身高(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SD)。该项指标主要反映患儿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③消瘦: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长)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SD)。该项指标主要反映患儿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2岁小儿,体检结果为体重10kg,身高81cm,腹壁皮下脂肪厚度0.6cm,皮肤苍白。对该小儿的营养评价应为____。

A.营养良好  B.营养过剩  C.轻度营养不良

D.中度营养不良  E.重度营养不良

(三)辅助检查

人血清白蛋白降低为其特征性改变,但其半衰期较长而不够灵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下降被认为是早期诊断的灵敏、可靠的指标,因其不受肝功能的影响。

(四)治疗要点

早发现,早治疗。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改进喂养方法、调整饮食与补充营养物质、促进和改善消化功能、去除病因及治疗原发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