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评估
(一)临床表现
1.分型 新生儿败血症依据发病时间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出生后7天内起病称为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常由母亲垂直传播引起,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时,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病死率高。出生7天后起病称为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有关,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病死率较早发型低。
2.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征性表现,尤其是早产儿。一般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症状。但如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败血症的可能。
(1)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唯一表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严重者有胆红素脑病表现。
(2)肝脾大。
(3)出血倾向:皮肤可见淤点、淤斑、针眼处渗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
(4)休克、DIC:重症患儿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面色苍灰、皮肤发花、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如出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常提示预后不良。
(5)感染病灶:如化脓性病灶、脐炎等。
(6)其他:如胃肠道功能紊乱,重症患儿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等,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一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第9天,黄疸加重,体温不升,拒乳、呕吐、嗜睡,有时尖叫。查体:精神差,面色发灰,双眼凝视,口角歪斜,囟门饱满,心肺正常,脐部见脓性分泌物。血白细胞40.1×109/L,血清钙2.2mmol/L。此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____。
A.新生儿败血症,脐炎 B.新生儿败血症,脐炎,低钙血症 C.新生儿颅内出血,脐炎
D.新生儿低钙血症,脐炎 E.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脐炎
(二)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有诊断价值。
2.病原学检查
(1)血培养:应在抗生素使用之前进行,抽血时必须严格消毒;阳性有诊断意义,但阴性不能排除本病。
(2)脑脊液、尿培养:除做脑脊液培养外,还应做脑脊液涂片找细菌;尿培养阳性有助于诊断。
(3)其他:可酌情进行胃液、脐部、咽拭子、外耳道分泌物等涂片和培养,对本病有参考意义。
(三)治疗要点
1.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应用要早期、经静脉、联合、足量、足疗程,血培养阳性者,疗程至少10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
2.支持、对症治疗 注意保暖、给氧,及时补充能量和液体;清除感染灶,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浆或全血、粒细胞、血小板及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