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护理措施

四、护理措施

1.改善呼吸功能

(1)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指导并鼓励清醒患儿用力咳痰;对咳嗽无力或不会咳嗽的年幼患儿,可根据病情每2小时翻身1次,轻拍背部,利于排出分泌物。②湿化气道: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③无力咳嗽、昏迷、气管插管或切开者及时给予吸痰,吸痰不可过频,时间不宜过长,吸痰前要充分给氧,吸痰时动作轻柔,负压不宜过大,吸痰后要做肺部听诊,观察吸痰效果。④遵医嘱应用氨茶碱、地塞米松解除支气管痉挛。

(2)合理给氧:患儿常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若需要长期吸氧最好选用面罩或头罩法,上述吸氧方式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持续正压给氧。①氧流量及氧浓度:一般鼻导管法为每分钟0.5~1mL,氧浓度不超过40%;新生儿或鼻腔分泌物多者,可用面罩或头罩,氧流量为每分钟2~4mL,氧浓度为50%~60%;持续时间以不超过6小时。②氧疗期间定期做血气分析进行监护,一般要求氧分压维持在65~85mmHg(8.67~11.33kPa)。

(3)遵医嘱使用呼吸中枢兴奋药物尼可刹米(可拉明)、洛贝林等。对烦躁不安、失眠患儿,慎用兴奋剂,以防发生呼吸抑制。

2.应用辅助呼吸,维持有效通气

(1)掌握使用机械通气的指征,对患儿及其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2)专人监护,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各项参数是否合格,注意观察患儿面色、胸部起伏及周围循环状况。

(3)协助气管插管或切开并做好插管护理,操作时密切监测患儿呼吸、循环等情况。插管后遵医嘱给氧,注意氧气加温、湿化;定时吸痰。气管插管持续时间不宜过长,经鼻腔插管不超过2天,经口腔插管不超过48小时,以防引起喉头水肿。

3.严密观察病情 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心率、心律、血压及血气分析;注意患儿皮肤及口唇颜色、末梢循环、肢体温度和意识变化;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观察患儿咳嗽咳痰的性质、体温及外周白细胞的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