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身 高(长)

二、身 高(长)

身高是头部、脊柱(躯干)与下肢长度的总和,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3岁以下婴幼儿采用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3岁后立位测量,称为身高。

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长约50cm,第1年增长最快,约增长25cm,前3个月增长11~13cm,与后9个月的增长量相当,1岁时约75cm,2岁时约87cm。2岁以后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6~7cm。2~12岁小儿身高(长)可按下列公式估算:身高(长)(cm)=年龄×7+75。小儿进入青春期后,其增长速度加快,不能用此公式计算。

由于头部、脊柱、下肢三部分的发育速度并不一致,出生后第1年头部生长速度最快,脊柱次之,学龄期下肢生长速度加快(图2-3)。临床上需分别测量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和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以检查其比例关系。新生儿上部量大于下部量,身长的中点在脐上;2岁时中点在脐下;6岁时中点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

图2-3 头与身高(长)的比例

身高(长)的增长受遗传、营养、内分泌、运动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短期疾病与营养波动一般不影响身高(长)的增长。明显的身材异常(低于均值30%以上)往往因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长期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