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急诊设置
(一)儿科门诊
1.预诊处 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快,年龄跨度大,预诊可帮助识别急、危、重症患儿,尽快安排急诊就诊,赢得抢救危重患儿时机;及时检出传染病,减少交叉感染;协助家长选择就诊科别,节省就诊时间。预诊处应设在医院内距大门最近处,方便转运;综合性医院应设在儿科门诊的入口处,并设有两个出口,一个通向门诊候诊室,另一个通向隔离诊室。
预诊常采取“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的简单扼要评估方式,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判断;当遇有急需抢救的危重患儿时,预诊护士立即将其护送至抢救地点。因此,要求预诊人员必须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决断能力强、动作敏捷。
2.门诊部 门诊部设有体温测量处、候诊室、诊查室、化验室、治疗室等。各室的布置尽量符合小儿心理特点,并配备一些玩具,营造出能使小儿愉快的氛围,以减轻或消除患儿就诊时的不安情绪。
(1)体温测量处:为发热患儿就诊前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8.5℃时应先给予物理降温,以避免发生高热惊厥。
(2)候诊室:宽敞、明亮、空气流通,有足够的候诊椅,有条件的医院可设1~2张候诊床,以供包裹患儿及更换尿布时使用。
(3)诊查室:每间诊查室面积约12m2,内设1~2套诊查桌椅、检查床、检查用具、洗手设备及隔离设施等。
(4)化验室:有条件则设在诊查室附近,便于患儿就近化验检查。
(5)治疗室:应备有各种治疗器械及药品,可进行常规治疗,如各种注射、穿刺和灌肠等。
(二)儿科急诊
基本设置有诊查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隔离室等。儿童医院的急诊还需设有各科急诊室、小手术室、药房、化验室、收费处等,形成一个独立的单位,以保证24小时工作的连续进行。
1.抢救室 抢救室可设病床2~3张,备有远红外辐射床,供婴儿抢救使用;配有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用具、供氧设施、吸引装置、雾化吸入器等,以及必要的治疗用具,包括各种穿刺包、切开包、导尿包等。备有常用急救药品、物品及抢救车一台,以满足抢救危重患儿的需要。
2.观察室 设备与病房相似,备有医嘱本、护理记录单及病历记录,如有条件,可装备监护仪器。
3.小手术室 具备一般手术的基本设备,如清创缝合小手术、大面积烧伤的初步处理、骨折固定、紧急胸或腹部手术等器械用具及抢救药物。
此外,儿科急诊室还应设有消毒、隔离设备,如紫外线灯、隔离衣、洗手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