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评估

二、护理评估

(一)临床表现

1.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1)缺损小,分流量少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只在体格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缺损大、分流量多者,可出现临床表现。

(2)并发症:反复呼吸系统感染(如肺炎)、心力衰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2.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主要有法洛四联症。

由四种畸形构成: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其中最重要的是肺动脉狭窄,是决定患儿病理生理、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主要因素。

(1)青紫:最突出的表现,多见于唇、指(趾)甲床(图11-6)、眼结膜等处。一般出生后3~6个月逐渐出现,重者出生即有。因血氧含量低,活动耐力差,稍活动如吃奶、哭闹、情绪激动等即可出现气急和青紫加重。

(2)阵发性缺氧发作:多见于婴儿,在吃奶、哭闹、情绪激动、贫血、感染等时可出现突然昏厥或抽搐,原因是在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该处肌部痉挛,引起一时性肺动脉梗阻,使脑缺氧加重。

(3)蹲踞现象:患儿行走、游戏时,常主动蹲下片刻(蹲踞时体循环阻力增加,右向左分流减少,缺氧可得到暂时缓解)。

(4)杵状指(趾):长期缺氧使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及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增生肥大所致,指(趾)端膨大如鼓槌状(图11-7)。

(5)并发症:脑血栓、脑脓肿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图11-6 青紫

图11-7 杵状趾

1.常伴有杵状指(趾)的先天性心脏病是_____。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形闭 D.法洛四联症 E.风湿性心胜病

2.患儿,3岁,自1岁时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常喜下蹲位,发绀,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Ш级收缩期杂音,可见杵状指(趾),首先考虑____。

A.房间隔缺损  B.动脉导管未闭  C.法洛四联症   D.室间隔缺损  E.右位心

3.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使用西地兰静脉推注的时间不少于____。

A.3分钟  B.5分钟  C.8分钟  D.10分钟  E.15分钟

4.患儿,男,3岁。哭闹时出现口唇发绀,听诊闻及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考虑为先天性心脏病,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______。

A.心电图B.X线检查  C.超声心动图

D.血常规检查  E.心肌标志物检查

5.患儿,女,3岁。患法洛四联症,心功能Ⅳ级。该患儿最合适的手术时机是____。

A.立即  B.择期  C.学龄前  D.成年后  E.心功能改善后

6.患儿,女,9岁。患先天性心脏病,应用强心苷类药物治疗。护士对其家长进行有关饮食营养的健康教育时,应强调多给该患儿进食 。

A.富含钠的食物 B.富含钾的食物 C.富含钙的食物 D.富含镁的食物 E.富含铁的食物

7.患儿,女,6个月。室间隔缺损,哭闹时常有口唇发绀。对其饮食护理正确的是____。

A.勿边喂哺边吸氧  B.每餐宜喂饱,以保证营养

C.提供低蛋白易消化食物  D.喂哺后取仰卧位以利消化

E.喂哺过程可暂停,给予休息

(二)辅助检查

1.X线、心电图检查 详见本节常见先天性心脏病鉴别表(表11-2)。

2.超声波检查 一项无痛、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能显示心脏内部结构的精确图像,确定缺损部位。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可观察到分流的位置、方向,并能估测分流的大小。对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可替代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以帮助确诊。

3.心导管检查 一般情况不需要。先心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之前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分左心、右心导管检查两种,临床上以右心导管检查较常用。

4.心血管造影 经心导管检查仍不能确诊而又需考虑手术治疗的患儿,可做心血管造影。

5.磁共振成像 为一种非侵入性心脏检查技术,今后有可能替代心导管检查。

(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鉴别

通过临床症状、体征、X线检查对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进行鉴别(表11-2)。

表11-2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鉴别

续表

(四)治疗要点

1.房间隔缺损 小型继发孔型缺损在4岁内有15%的自然闭合率。鉴于成年后发生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宜在小儿时期进行修补,如经导管介入封堵。年龄大于2岁,缺损边缘至上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右上肺静脉之间距离≥5mm,至房室瓣距离≥7mm,可以选择介入治疗。

2.室间隔缺损 有自然闭合的可能,中小型缺损可先在门诊随访至学龄前期。

3.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可用吲哚美辛治疗(出生后1周内),但对足月儿无效,不应使用。首选治疗措施是介入性心导管术,手术治疗宜于1~6岁施行。某些病例还可用前列腺素E2以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4.法洛四联症 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脱水及并发症。外科以根治手术治疗为主,轻症患者可考虑于5~9岁行一期根治手术,但临床症状明显者应在出生后6个月后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