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 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小儿,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常常在托幼机构造成流行。
1.病原体 肠道病毒,我国以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见,属RNA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中生存,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在4℃可存活1年。对乙醚、来苏、氯仿等消毒剂不敏感,但不耐强碱,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附等能使其灭活。
2.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污染的物品而感染,疾病流行季节医源性传播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