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评估

二、护理评估

(一)临床表现

根据意识状态、肌张力、原始反射、有无惊厥和脑干功能改变等,临床表现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表7-4)。

表7-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

(二)辅助检查

(1)头颅超声波、CT及磁共振成像用于明确病变部位、范围、性质,判断预后等;B超,72小时内开始检查;CT一般以出生后4~7天为宜。

(2)脑电图:确定病变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和用于惊厥的诊断。

(3)血气分析:可见PaCO2升高,pH和PaO2降低。

早产儿,男,日龄1天,有窒息史,主要表现有嗜睡,反应差,肌力低。查体:前囟张力稍高,拥抱反射、吸吮反射减弱,初步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可能出现脑损伤的部位是______。

A.大脑皮质  B.大脑前脚  C.大脑基底节

D.大脑矢状窦  E.脑室周围白质

2.欲行CT检查,最适合的检查时间是____。

A.出生后1~6天  B.出生后2~5天  C.出生后1周左右

D.出生后2周左右  E.出生后10天左右

(三)治疗要点

1.对症支持疗法

(1)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给予不同方式的氧疗,保持PaO2>60mmHg、PaCO2和pH在正常范围。

(2)维持脑和全身良好的血流灌注:保证各脏器的血液灌注,低压者可选用多巴胺,如果效果不佳,可加用多巴酚丁胺。

(3)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以提供神经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

2.控制惊厥 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顽固性抽搐者可加用地西泮或水合氯醛灌肠。

3.防治脑水肿 避免输入过量液体是预防和控制脑水肿的关键,每天液体总量<80mL/kg,出现颅内高压症状首选呋塞米,严重者用甘露醇静脉注射,一般不主张用糖皮质激素。

4.亚低温疗法 一项有前景的治疗措施,应于发病6小时内治疗,持续48~72小时。

5.新生儿期后治疗 病情稳定后尽早行智力和体能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