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1)轻、中度贫血患儿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但生活应有规律,在保证充分休息的前提下,可适当参与运动,如散步、做体操等。
(2)重度贫血患儿如有心悸、气短等,应卧床休息、必要时给氧;协助患儿日常生活,定时测量心率。
(3)对易烦躁、激动的患儿,护士应耐心细致看护、抚慰,使其保持安静,避免因哭闹而加重缺氧。
2.合理安排饮食 向患儿家长及年长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会引起本病,协助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1)指导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人工喂养儿及时补充铁强化食品;鲜牛乳必须经加热处理后再喂养。
(2)在营养师指导下制订饮食计划,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肝、血、豆类、海带、紫菜、黑木耳等,注意食物搭配。
(3)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等。经常更换饮食品种,食物应做到色、香、味俱全;必要时遵医嘱给患儿服用助消化药如胃蛋白酶、多酶片等。
(4)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保持患儿心情愉快。不在进餐时批评、教育小儿,进食前不做引起疲劳的活动,不做引起疼痛、不愉快或不舒适的检查、治疗及护理。
3.遵医嘱应用铁剂
(1)口服铁剂:铁剂可致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或便秘、胃部不适及疼痛等,且铁剂吸收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故服用铁剂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宜从小剂量开始,1~2天加至足量,并在两餐间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利于铁的吸收。
②铁剂可与维生素C、果汁、稀盐酸等同服,有利于吸收。
③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如牛奶、茶、钙片、咖啡等同服。
④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应用吸管或滴管服用,直接将药液送到舌根部。
⑤服用铁剂后大便可变黑或呈柏油样,停药后恢复,应向患儿家长说明,消除其紧张情绪。
(2)注射铁剂:可致局部疼痛、静脉痉挛、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仅在不能口服铁剂的情况下使用,可用右旋糖酐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等,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须深部肌内注射,最好分层注药,以利吸收、减轻疼痛、避免硬结形成。
②注射前更换新针头(即抽药与注药不用同一针头)或注射器内留微量(约0.1mL)气体,以防药液漏入皮下组织致局部坏死。
③每次注射须更换部位。
④首次注射后应严密观察1小时,警惕过敏现象发生。注射铁剂可引起过敏如面红、发热、荨麻疹、关节痛、头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等,个别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3)疗效观察。
①疗效:服用铁剂后12~24小时临床症状好转,烦躁减轻,食欲增加。2~3天网织红细胞升高,5~7天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3周后下降至正常;1~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一般3~4周后达正常。如3周内血红蛋白水平上升不足20g/L,应注意寻找原因。
②疗程:铁剂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再用6~8周,以补充铁的储存量。
4.预防感染 缺铁造成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影响铁的吸收,又加重贫血。因此,应注意隔离,防交互感染;鼓励多饮水,防口腔感染;勤洗澡,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对重症贫血卧床休息的患儿,要注意勤翻身,及时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发生压疮。
5.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
(1)观察病情变化。
①在自然光线下仔细观察口唇、口腔黏膜、眼结膜及甲床等皮肤黏膜的苍白情况,了解病情变化。
②注意有无头晕、眼花、昏厥等脑缺氧的表现。
③对重症患儿应及时测脉搏、血压,仔细观察面色、呼吸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防止发生并发症:重度贫血患儿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氧耗,取半坐卧位,降低横膈,减少回心血量,必要时给氧。对重症贫血患儿输血时应注意:贫血越重,一次输血量越小,速度越慢,并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尿量变化,若出现心悸、气促、发绀、肝大等表现,及时通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