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义框架

(三)语义框架

包括词义的褒贬、感情色彩的区别。例如“太”如果修饰贬义形容词A1,表示过分的A(太可恶了);如果修饰褒义形容词A2,就可能歧解(太漂亮了):过分或者超常。如果修饰中性形容词A3,也有可能两种理解(太快了):过分或者超常。

【框架1】太+贬义形容词,表示程度同方向的加深,贬义加深,显示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批评色彩。例如:

(1)盲童生活太单调了,天地太狭小了。

(2)这儿太寂寞了,缺热闹。

【框架2】太+褒义形容词,表示程度超常,更显褒义,并带有夸张口吻,口语中必须带上“了”。例如:

(3)阿芭哈太迷人了,棕色头发和眼珠,肤色如罂粟花一样白净。

(4)太精彩了,西藏的服装太漂亮了!

“太+褒义形容词”也可能表示贬义,在中国传统观点看来,“过犹不及”,过了头,即使原来是真的、善的、美的、好的,也变味儿了,所以往往带有讽刺意味。例如:

(5)因为我那时太简单、太纯洁了、太天真了。

(6)后悔把产业变卖得太干净,银子花得也太顺溜。

“太+褒义形容词”可能产生歧义,鉴别方法:

第一,插入“过”(过于),构成“太过+褒义形容词”,则为贬义。例如:

(7)秦干事觉得王景的想法很丰富很全面,就是太过浪漫。

(8)花农们从不在傍晚时采花,说这时花性太过激烈,花貌不能久长。

第二,上下文有贬斥词语或者褒奖词语,往往显示出一定的语义倾向。例如:

(9)他呀,实在是太聪明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贬义)

(10)如今的孩子太聪明了,竟能那么快懂得这些暗示。(褒义)

【框架3】太+中性形容词,通常表示超出常规,过分了,显示说话人否定的语义倾向。例如:

(11)你穿这样的不合适,显得太年轻了。(贬义)

(12)身体的太胖或太瘦,鼻子的太大或太小,脸太宽或太窄等都成了借口。(贬义)

但是也不尽然,关键要看评述的对象是什么。例如都是“太快”,有的是贬义,有的却是褒义,只是褒义的概率比较低。例如:

(13)这样的人才当然应该去打篮球,他太高了!(褒义)

(14)人都说,这几年北京变得太快了。(褒义)

(15)如果没换挡,太慢或太快,车就会忽然停下来。(贬义)

(16)对手的实力出乎意料,她进步的速度太快了。(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