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特指双层问的内部类型
邢福义(1987)对该句类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他的主要观点归纳起来有三点:
第一点,邢先生认为,构成该类疑问句的基本形式有四种:“有”字式、“想”字式、“能”字式、V过/了式。
“有、想、能”确实出现频率比较高,但是实际上并不仅仅就这么几个动词。我们根据实际语料考察,应该有三种情况:
(一)V1,由能够构成兼语句的动词组成。包括“有、是、派、请、叫、让”等,当然也可以直接带名词性宾语。例如:
(1)是要请哪位姑娘、奶奶么?(BCC)
(2)今天临别,您有什么好主意告诉我吗?(CCL)
(3)你教我请谁么?(BCC)
(二)V2,由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构成。主要是意愿类动词“想、猜、希望、愿意、打算、计划”与认知类动词“知道、晓得、了解、清楚”等。例如:
(4)你希望他们哪位来帮助你们吗?
(5)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6)你们了解大家怎么帮助你们吗?
(三)V3,由一般的动作动词构成,如“问、看、关、吃”等,经常带“过、了、着”。例如:
(7)你问过什么地方最好玩吗?
(8)你们看到里面有谁吗?
(9)里面关着谁吗?
由于语料库里的例句绝大多数是书面语的,所以找到这样的句子不太容易,但是,我们的口语里还是经常使用的,而且我们的语感也觉得这样的问句应该没有问题。
第二点,邢先生认为,该疑问句只能是肯定形式,不能是否定形式。
这一点也是可以商榷的。因为,我们发现否定形式也可以构成该类疑问句,不过疑问语气词应该是“吧”,而不是“吗”,表示的是估测义。例如:
(10)小妹妹,你没有什么事吧?
(11)你们没有谁吃过吧?
(12)我们不能带什么礼物吧?
换言之,带语气词“吧”的疑问句是咨询性的,口气比较缓和,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似乎其中的疑问代词就不起作用了;但是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显然对其中的疑问代词是有所指的。比如例句(10)的肯定性回答就可能是:当然有事,我肚子疼。关键是这样的疑问句不能带上语气词“吗”,因为如果否定形式再带上语气词“吗”,就构成反问句了。
第三点,邢先生认为,该疑问句区别于“接引性是非问”以及“探测性是非问”。
这个分析,我们同意一半。前者“接引性是非问”就是通常说的“回声问”,当然不属于该类疑问句,比如:
(13)甲:你在吃什么?
乙:(没听清楚)你是在问,你在吃什么吗?
鉴别标准就是,在整个疑问句之前,可以添加;“你是在问/说……吗?”
至于所谓的“探测性是非问”,主要由“知道、了解、清楚、明白”等动词构成。例如:
(14)知道哪儿有卖任溶溶的诗集吗?(CCL)
(15)听清这两人是谁了吗?(CCL)
(16)你了解这是谁干的吗?
这应该也是属于“是非特指双层问”,因为它符合几个标准:
第一,形式特征完全符合。既有疑问代词,也有疑问语气词“吗”。
第二,句子可以分析为双层结构,由外层是非问句与内层特指问句双层而成。
第三,回答也可以分为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