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问与反诘问

(一)选择问与反诘问

选择问变化为反问句,相对地说比较困难。因为选择项的存在,与只是否定其中某一项,形成语义上的悖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结合语境,而且更要结合说话者的主观意愿倾向。

1.选择问由并列几项构成,一般的选择问要求对方从中选择一项进行回答。这类问句转化为反问句比较困难,因为既然出现的并列项是供对方选择的,本身就隐含着希望对方选择一项(肯定)而舍弃另一项或几项(否定)。因此,选择问构成的反问句,其真实含义也可能是否定其中一项而肯定另外一项。例如:

(1)是我挤对他,还是他挤对我?(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2)到底个人事大?还是天下事大?(郭沫若《郭沫若选集》)

(3)要是我去了,人家是看新娘子还是看我呀?(北京人的自述)

(4)看看还是我对?还是把女儿关在家里对?(曹禺《曹禺选集》)

(1)(2)是否定前项肯定后项,(3)(4)是肯定前项否定后项。其语义倾向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及说话人的主观意图才能确定,离开了语境和主观意愿,我们无法确认否定项和肯定项。

2.在语言交际中,选择问的若干项也可能全部否定而另有他选。例如:

(5)问:你打算去上海,还是去广州?

答:都不去,我去北京。

正因为如此,选择问转化为反问句,更为常见的是对全部选择项进行否定。例如:

(6)看看咱们这个对方,是有个干净的厕所?还是有条干净的道儿?(老舍《老舍剧作选》)

(7)我跟你是亲戚,是老朋友?还是我欠你的?(曹禺《曹禺选集》)

由于这种反问句的形式跟一般选择问没有区别,所以更为依赖于上下文的语境以及说话者的态度,问句前后往往需要出现表态性的词语或句子。比如例(8)的反诘问“这么碰不起”,例(9)的否定语“没有”。例如:

(8)咳!这个通知,是面做的?泥捏的?这么碰不起?(沙叶新剧作选)

(9)她欺行霸市了?危害四邻了?偷鸡摸狗了?贪污盗窃了?杀人放火了?没有。(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