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应用性研究的强化
虚词,尤其是常用虚词,义项细腻隐蔽,用法复杂多变,无论对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学习和运用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编撰虚词词典成为一个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近年来主要出版了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朱景松《现代汉语虚词词典》(语文出版社,2007)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几个特点:
第一,关注新型虚词,最有影响的当推李宗江的有关研究,他和王慧兰合著的《汉语新虚词》(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颇有影响,当然其中涉及的词语是否都是虚词,还是可以讨论的,但是他敏锐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第二,采用新的角度或工具,例如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王欣《蒙太古语法与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以“的”为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任海波《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近义虚词对比研究》(学林出版社,2013)、张旺熹《现代汉语虚词的认知与功能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等。
第三,国际汉语教学与虚词研究。虚词的应用性研究,密切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学以及华文教学的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举办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及教学研讨会。在有关的语法研讨会上,有许多结合汉语教学的虚词研究,特别是历年举办的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会上,有关各类虚词研究的论文层出不穷,多有新见。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自2003年起连续每两年举办“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从2011年起还连续举办了四次“汉语副词研讨会”,这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是出版了一批有关专著和教材,其中,周小兵、彭小川、李晓琪的有关研究,由于来自教学实践,作者对虚词本身又有独到的研究,所以颇受欢迎,影响广泛。这些研究密切结合汉语教学中的问题,针对外国人或汉语非母语的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实用性突出,因此深受国际汉语学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