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法论的思考

四、方法论的思考

若干个估测副词构成一个“群”,它们的共性都表示对某种情况的一种估计或预测,主观性比较强,并且具有信息的宽容度、不肯定性,语气的委婉性,以及潜在的可变性。通常情况下,很多估测副词可以互换,而且基本意义大致相同。但是它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在某些上下文以及语境制约的情况下,它们不能互换,或者说有一定的使用倾向性。归纳起来:

可能:中性,介于主客观之间的估测,而且有轻重不等的程度区别,最接近“或然”的估测副词。

也许(或许、兴许):中性,最普通最常用的估测副词,主观性比较明显。

大概:对某种情况或数量肯定性倾向的估测。

大约(约摸):偏重于对数量的肯定性倾向的估测。

恐怕(只怕):带有担心的估测。估测的情况往往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

说不定:把握不大的估测,往往只是展示说话人的一种愿望。

充其量:对某种情况低程度的估测。

别不是(别是、不要是、莫非):表示一种否定倾向的委婉估测,主观上不希望出现某种情况。

我们应该明白,语言不是数学,不是非此即彼那么刚性,不是有了你就不允许我的存在,同类词语、同类格式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可容度,有一定的交叉域,因此某种情况下可以互换,但是在一定的上下文或语境中则不能互换,呈现出某些互斥的个性特点。这是共性与个性在起作用。我们的研究必须对此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共性而忽略了他们的个性,也不要因为他们的个性而不承认其共性,重要的是找出能够互换以及不能互换的条件和制约因素。

我们在词典编撰或者对外汉语教学时,应该注意对这些估测副词群的比较,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们可以互换的共性用法以及不能替换的个性用法。以往副词研究往往孤立进行,这样就可能忽略了它的某个个性。我们的研究采取“群体扫描”“聚合比较”,有利于近义与反义的比较和鉴别,对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能够得到比较妥善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