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词句的界定与标准
独词句,历来缺乏正名,换言之,它的内涵和外延一直不太清楚。在语法教材里,它也只是轻描淡写,片言只语,而且往往只是采取列举的方式,找的都是最典型、没有任何争议的例子。所以,我们必须首先从确认它的标准和范围入手。
独词句,顾名思义,它必须是一个词语构成的句子,即一个单词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具有单独的语调,前后有比较长的停顿,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命题。最典型的独词句,例如:
(1)蛇!(名词独词句)
(2)走!(动词独词句)
(3)高!(形容词独词句)
(4)嗯!(叹词独词句)
这四类几乎没有争议,都属于典型的独词句。但是,问题在于还有许多边界不那么清晰,内涵不那么一致的所谓的“独词句”,它们到底算不算?我们倾向于采取相对比较严格的标准,但是也考虑到语言现象比较复杂,不可能一刀切得很干净,因为常常存在一些交叉的、过渡的情况,所以我们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也采取柔性处理,在“典型独词句”之外,提出“准独词句”的概念。这样,我们需要讨论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1.省略后的独词句。例如:(【】里的词语是应该有但是省略了的)
(5)“那好办!到底她来不来?”赵子曰低声而急切地问。“【他】来!【他】就来!”
(6)是不是马上走?马上【走】。
(7)哪位参加献血?我【参加献血】。
(8)小苹不会离开了吧?【她】不【会的】!她不会的。
在针对问句的答句里,或者承上的后续句里,根据语用的经济原则,往往只需要截取最关键的词语回答或前承。因此,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乃至于部分副词,都可以作为答句单独构成独词句。但是要注意的,这里的独词句从语用角度讲,通常也是(承上)省略句。换言之,独词句跟省略句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是交叉的,而不是平行对立的。此外,截取问句里的某个单词来回答时,也可以同义替换。例如:
(9)张先生去还是李先生去?(李先生回答)我!
例(9)答句里的“我”,显然是同义替换“李先生”的,属于承上省略。省略句属于语用层面,而独词句兼属于语法层面与语用层面,因此这种情况既是“独词句”,也是“省略句”。可见,省略句可能是独词形式,也可能不是。反之,独词句大部分不是省略句,但是也可能是省略句。为了跟典型的不依赖于上文的独词句区别,我们可以归之为“准独词句”。
2.呼语。例如:
(10)奶奶!你过来一下。
(11)我爱你,祖国!
(12)嗨!大家好!
例(10)的“奶奶”、例(11)的“祖国”、例(12)的“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第一,独词句;第二,提示成分。两种处理方式不存在对错的问题,而在于如何合理安排比较好。关键是从整个语法体系来看,独词句的范围是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作为语法教科书,我们倾向于看作“提示成分”,这样把同类成分都“打包”为提示成分,有助于简化语法单位,便于语法的学习和分析。但是作为语法研究,为便于比较分析,我们也不妨把它们看作是一种“准独词句”。
3.成语,包括惯用语、习用语。例如:
(13)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一丘之貉!
(14)他这么能这样!拍马屁!
(15)对这样的行为,我们怎么办?一笑了之。
成语(惯用语、习用语)单独使用,往往是评价性的,虽然其构成成分不止一个实词,但是从结构的稳固性、意义的完整性以及功能的独立性来衡量,明显相当于一个实词,所以也可以看作“准独词句”。
4.实词附带着某个虚词一起构成句子。例如:
(16)端着。吃了。去过。就睡。才来。喝的。……
(17)很棒。太巧了!……
(18)处长了。就我。……
从语法层面看,独词句只能由一个词构成,而且这个词必须是实词,而不可能是虚词。虚词只是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语法成分,原则上不可能独立成句。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实词带着某个虚词,也可以看作非典型独词句,也属于“准独词句”(副词看作半实半虚词)。
5.数量短语,指量短语,特别是出现在对话语境里。例如:
(19)(别人递一本书给他)错!那本!
(20)(问价钱)那个多少钱?五元。
显然,量词是不能独立成句的,一般都需要跟数词或者指示代词组合成数量词(或者叫作数量短语)或者指量词(指量短语)以后才能够使用。我们不要拘泥于某种名称,重要的是看它的本质。“那本”“五元”,当然也应该是独词句,但是这跟我们的严格的定义相比,还是有一些区别,所以不如看作“准独词句”。
6.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数量短语。例如在剧本的场景描写中,常常有这样的句子:
(21)凌晨。大路旁。
(22)破烂的四合院。一辆手推车。
“大路旁”是方位短语,“一辆手推车”是数量名短语,“破烂的四合院”是定名短语。其构成成分显然超过了两个实词,已经不符合“独词句”的基本要求。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它们都属于非主谓句,但是不必硬要往独词句范畴里塞。上例只有“凌晨”才是独词句。
7.计数、点名、列举时,往往一个一个的名词连串出现,例如:
(23)一,二,三,四……(计数)
(24)张三,李四,王五……(点名)
(25)梅花,菊花,桃花……(列举)
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必须完句,即作为单独一个词构成的句子,已经结束,不能延长。因此,上述情况,不宜看作独词句。
归纳起来,除了典型的独词句,上述第1—5类可以看作“准独词句”,第6—7类原则上不看作独词句。因此,作为独词句,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a.必须成句。一个实词,具有完整的语调、前后有明显的预期停顿,表达完整的语义,成为一个句子。
b.必须完句。一个实词就成为句子,而且独立成句。不必依赖于其他的辅助性的词语,也不必延长。
c.表达独立的完整的意义。该意义可能受到语境的制约,但是在该语境中,意义的明确是确定无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