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同而交叉的语义范畴:“或然”与“估测”
我们先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或者、或许、也许、可能”这四个副词的解释:
或者:(副)或许。
或许:(副)也许。
也许:(副)表示不很肯定。
可能:(副)也许;或许。
这里采取的方法几乎都是互释,按照这些解释,这些词语的意义和功能似乎是等同的,即:或者=或许=也许=可能。这四个副词应该可以互换,而且语义一致。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例如:
(1)今晚也许(可能)下雨,也许(可能)不下雨。
(2)*今晚或者下雨,或者不下雨。
(3)今晚也许可能下雨。
(4)*今晚也许或者下雨。
可见,“或者”跟“也许、可能”形成对立。
我们首先需要区分“或然”与“估测”,这是两个有联系但是并不等同的概念。吕叔湘早就指出:“很显然,测度语气和或然的语意有密切关系,但是这两者并不是二而一的。”(《中国文法要略》)可惜他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进一步解释两者的区别。
表示“或然”的词语最主要的是“或者”,表示估测的最典型的词语是“也许”。至于“可能”比较复杂,兼属几个词类(形容词、名词、副词),作为副词,兼有“或然”和“估测”两层含义,不过更加接近表示估测的“也许”。
所谓的“或然”是指一种客观存在的可能性,其语义特征包括【可能】【客观】【选择】。而“也许”则指一种主观判断的可能性,其语义特征包括【可能】【主观】【预测】。两者在“可能性”这一点上是相通的,但是又有明显的区别。
仔细来说,“或者”表示的是一种“或然性”,“有可能而不一定”(《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说话人觉得可能但是又不能确定,而且必然存在两种以上的可能性,换言之,“或者”倾向于两种以上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例如(本文例句全部摘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1)大厂子人都是四十多块,或者是三十八块。
(2)比如说“shui”,可以是水、睡或者谁,就看你的声调。
例(1)是两种可能性,例(2)是三种可能性,正因为有几种可能性,所以,常常连续使用几个“或者”。例如:
(3)它们或者是行星,或者是行星的卫星。
(4)在我的有生之年中,甚至在这一代,或者下一代,或者下下代,中国的运动员总是会有一些负担。
显然,“或然”不是估测,是客观存在的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它跟“估测”有交叉和吻合的地方,即所有的估测词语,都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存在某种可能性。换言之,有了可能性,才有估测,可能性是估测范畴的语义基础。不过估测不仅仅有可能性,还在于人的主观的判断、估计和预测,而“或然”则不具备这样的估计和预测。
我们比较下面两句:
(1)出现这样的问题,上级机关或者没有想到。
(2)出现这样的问题,上级机关也许没有想到。
例(1)凸显的是一种客观的可能性,没有估测的因素;例(2)则仅仅是一种主观猜测的可能性。
在估测副词里,“也许”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普通的。其语义当然也包括某种可能性,但是它强调的只是一种单纯的主观估计,没有什么特殊的语义倾向。例如:
(1)这里卖的水也许是世界上最贵的。
(2)美国的报纸也许是世界上页数最多的。
特别要注意,这里没有时间的限制,可能是超前的预测(下文例1—2),也可能是滞后的估计(下文例3—4),总之,估测跟时间没有必然的关系。例如:
(1)我想火箭[也许]第二天就把我送回中国。(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2)[也许]我该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永远记住这一天。(《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3)[也许]为了讨好我,有一次马晓军买了一张电影票,偷偷地塞给我。(《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4)[也许]正是这次经历,让雅丹和蝉结下了不解之缘。(新华社2004年新闻报道)
也可以是多种不同的估测(例5—6)。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也许”使用频率最高的原因了。例如:
(5)有人告诉我里根可能不久就会去世,[也许]在几个星期里,[也许]在几个月内。(新华社2004年新闻报道)
(6)我与赵振南最终还是分手了,说不清为什么,[也许]是因为他已是个有两个子女的父亲,[也许]是因为他的年龄,[也许]什么……(《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可能”的词义,包含或然性,也包含估测性。既然只是可能,当然是无法确定的,当然只能是主观判断。例如:
(1)我们家在北京住哪我可说不清楚,爷爷可能就是北京人。
(2)如果你也生活在这座城市,相信你可能遇见过我。
(3)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药。
(4)中国未来的通信系统可能是世界最先进的。
如果认为有几种可能性,就需要多次使用“可能”。例如:
(1)有的感觉既可能是外部感觉,又可能是内部感觉。
(2)可能我会改变,可能我会变得更美国化,可能有一天我会对类似奥尼尔做……
(3)在广漠无垠的宇宙空间,可能存在由反物质构成的天体,甚至很可能存在反物质世界。
(4)这之后,太阳可能完全爆炸消失,也可能余下的一部分残骸演化为白矮星和中子星,直至最后熄灭。
“可能性”有程度的差异,所以可以接受其他程度副词或者否定副词的修饰,比如“很可能、非常可能、完全可能”,甚至于“不可能”。例如:
(1)科学是无止境的,今天的真理,明天很可能变成谬误。
(2)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天体非常可能是黑洞。
(3)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完全可能降到9%左右。
(4)当然,这个幻想不可能实现。
副词“可能”本身强调的是可能性,对这种可能性,还可以进行估测,所以“可能”还可以接受估测副词“也许”以及“也”“还”“就”等副词的修饰。例如:
(1)人们设想有朝一日,也许可能改变台风的大小和行走路线,把雨水引向干旱地区。
(2)单细胞蛋白中核酸含量偏高,从培养基质中还可能带来一些致癌因子。
(3)外界刺激(如声音、光线、气味等)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也可能引起做梦。
(4)人吃了施用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