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举式“说X1(也)不X1,说X2(也)不X2”
“说X(也)不X”,是单列式,它还有扩展的对举式“说X1(也)不X1,说X2(也)不X2”,如果把前一构式中的形容词X标为X1,那么后一构式的X必定是与X1对立的反义形容词,可以标为X2。其中的可变项分别为X1与X2,而且前后句往往都要有“说”出现,“也”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不过,如果这两个形容词是同义或近义,那就不可能构成该构式的对举式。例如,下例就不属于这一对举式:
(1)公主和公子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辰生,你们说奇也不奇,巧也不巧?(《读者(合订本)》)
对举式通常是前后对举,语义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具体分析,这里至少有三种情况:
1.语义倾向“不X2”,即指向构式的后项。前构式与后构式之间存在一个转折的语义关系,前句“说X1不X1”往往只是一个铺垫,语义重点应该在后面。例如:
(2)我现在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后悔我大学毕业就应该先生个孩子。(百度快照,2008-12-11)
(3)网络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披个马甲安全些。(西祠胡同,2013-04-23)
(4)拉萨城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平常上下班、朋友聚会什么的,没有车不方便。(新华网,2004-05-10)
(5)客厅和餐厅两区相加30多平米的面积说小不小说大也确实不大。(搜狐家居,2007-03-04)
(6)这世界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中午竟然遇到多年未曾联系的初中同学。(开心网,2012-05-03)
(7)8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怎么生活之巨变,竟会如此沧海桑田?(《报刊精选》1994年)
以上6个例句,大体上有三种类型:第一,例(2)(3)的后续句“我后悔我大学毕业就应该先生个孩子”以及“披个马甲安全些”都是对“不小”的进一步说明,句子前面都可以添加“所以”“因此”。第二,例(4)对举式的后一框式结构之前出现转折连词“但”,例(5)对举式的后一框式结构中间出现语气副词“确实”,说明对“不X2”的语义加强。第三,例(6)的后续句用了责问性质的“中午竟然遇到多年未曾联系的初中同学”,例(7)更是运用了反问句“怎么生活之巨变,竟会如此沧海桑田?”说明整个构式倾向于认为“不X2”,这显然符合汉语语句焦点重心在后的特点。
2.语义倾向于“不X1”,即指向构式的前项。例如:
(8)这个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居然,在款县鲍家花园又一次遇到唐山来的朋友。(西祠胡同,2013-04-28)
(9)这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而我,又看见了你。(长葛吧,2013-07-21)
(10)荆棘的作用,说小不小,说大不大。很多人不点荆棘。觉得是最废的技能。说下我的看法。我觉得荆棘是神技。(龙之谷综合讨论区,2012-07-23)
(11)邮件这事,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作为一个称职的助理,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查看邮件。(小红故事会:总裁助理日记)
例(8)的后续句“居然,在款县鲍家花园又一次遇到唐山来的朋友”,例(9)的后续句“而我,又看见了你”,显然都是照应“不大”的;例(10)的后续句“我觉得荆棘是神技”,以及例(11)的后续句“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查看邮件”,显然都是照应“不小”的。可见,这里的构式义倾向于前句。
这种倾向的构式出现的概率比较小,比不上倾向于后项的第1类。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构式泛化引起语义变化的结果。换言之,正因为这一对举的框式结构,语义客观上可以双指,这就为语义从倾向于后指,到泛化为双指,再进一步发展变为前指提供了一种可能。但是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有明确语义倾向的后续句作出补充说明,才不会导致误解或者歧解。
大量语言事实说明,这类对举式三种语义倾向都有。下面我们用“这世界”同一话题的例句,来看实际的语言运用:
(12)这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要我刻意不再让你见到,那就真的见不到。(暖小熊《纵是相聚也别离》)
(13)这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在同一地方撞,在别的地方也是撞。(Bok A男士网,2013-07-25)
(14)这个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时候一个转身,也许一辈子也见不到了……有时候总能不经意的遇见那么多熟悉的人……(百度贴吧,2011-07-24)
从以上框式结构的后续句,可以清楚地看出,例(12)语义倾向“不小”,例(13)语义倾向“不大”,例(14)则语义倾向前后兼有。
3.语义倾向不明显,换言之,既认为“不X1”,也认为“不X2”,从而表达一种“不X1也不X2”两个特点兼有,处于一种中间状态的感受。说话者的态度似乎比较暧昧,属于一种折中的“兼取”型。例如:
(15)本命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年纪,真的很尴尬。(百度快照,2013-12-13)
(16)世界说小不小,说大不大……,小木屋的网易博客,一缕清香,一钩旧时月色!(网易博客,2010-09-14)
这种折中兼取的观点,在中国哲学里是比较普遍的,符合中庸之道。其实这也是一种看法,不能看作是看法模糊或者观点矛盾。汉语里常常有类似的观点,例如:
(17)我是一条不中不西不男不女不大不小不新不旧的红色内裤。(《红色内裤历险记》)
(18)个子不高不低,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那人是谁?(道客巴巴:刻画人物的方法)
但是,折中的解释并非最有说服力,我们仔细分析,观察到这类对举式有些是有后续句的。例如:
(19)这世界是否真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么?说大呢,也不大。你所喜欢的人能在你逛街的时候被你碰见,就是小;说小呢,也不小。你所喜欢的人就算跟你在一个城市,你想找或者一直碰不到,那就大了。
(20)交院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时候一天能够多次遇见相同的人,但是,自己心里想遇见的那个人有时候一周都难遇见一次!!(百度贴吧,2013-12-12)
后续句清楚地标明了说话者采取的是一种相对论,真正的意图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就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就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复杂的,往往不能简单地作出单一性判断。这一构式正好体现了观察分析的辩证法、两点论。
有趣的是,前构式与后构式可以都不出现副词“也”,例(21)(22);也可以一起出现“也”,例(23)(24);但是如果只出现一个“也”,那就只能在后面,例(25)(26),没有发现只出现在前构式的。如果前后构式都用了“也”,这类对举构式往往是表示折中语义的,如例(27)(28)。例如:
(21)世界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人生何处不相逢。(仙河吧)
(22)8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下来呢?(武艺吧:见习·爱)
(23)讨债!别人欠了我一笔债,说少也不少,说多也不多,本是不想要的,但自己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故事会》2005年)
(24)写好团支书申请书,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别人只能给你提供参考和建议,最终还是要你自己亲手动笔写的。(大学班级申请团支书,2013-09-16)
(25)我们事业的范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茅盾《子夜》)
(26)不分手的恋爱有吗?八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SOSO问问,2012-02-20)
(27)手上有一块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的纹身。(寻医问药网,2013-12-11)
(28)说新也不新,说旧也不旧。(《读书》vo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