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X(也)不X”的主观情态义

二、“说X(也)不X”的主观情态义

根据邵敬敏(2011)对框式结构的界定,“说X(也)不X”结构的不变项是“说……不……”,可变项是X,括号里的“也”是根据语气需求增减的添加项。能够进入构式的X,最为典型的是性质形容词,而且以单音节反义的性质形容词最常见,例如:大/小、高/低、难/易、长/短、轻/重、好/坏、远/近……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也可以,但是使用频率不高,例如:漂亮/丑陋、聪明/愚蠢、大方/小气……。状态形容词原则上不行。

“说X(也)不X”,可分为基本单列式与扩展对举式,还有一些变式。我们先讨论以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充当变项X的典型构式—单列式,以确认该构式的主观情态义。从字面上看,该构式前半段是肯定X,后半段则是否定X,同一个结构里又是肯定又是否定,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到底是“X”,还是“不X”?例如(本文例句大部分摘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人民日报(网络版)):

(1)解“疙瘩”,说难也不难。(《人民日报》1991年)

(2)其实,说怪也不怪。(《读书》vo1-026)

(3)断奶说难也不难。我四处打听……别说,这办法还真被我找到了。(新浪博客:安妮鲜花)

如果说把结构义分为客观情状义与主观情态义两大类,那么,框式结构的构式义最擅长的就是展示主观情态义。该构式真实的语法意义显得比较隐蔽,必须联系上下文语境才可能作进一步的观察:

(4)其实,说怪也不怪。她把丈夫逼上自杀的道路,是她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读书》vo1-026)

例(3)(4)的下文实际上是对“说X(也)不X”的解释和补充,明确无误地提示我们:该框架结构的构式义并非模棱两可,而是表面上似乎在肯定X实际却是否定了X。换言之,X只是一种假象,在说话人看来完全站不住脚,因此需要否定。

从结构特点看,该框式结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我们对其结构成分需要逐一进行分析。先看下面实例:

(5)要说远,也不远,一水相隔心相连,你能看见我的飘带,我能看见你的双眼。(土豆网:说远也不远)

(6)说很远,其实也不远,只要情未了,人还在,距离就不是问题。(隆安教育信息网:说远也不远)

(7)深圳站说大不大,但它有时起的作用是一些部门多年工作都起不到的。(《报刊精选》1994年)

(8)开完会回家,我及时作出总结:“相爱容易相守难,婚姻容易夫妻相守难。”儿子作出补充:“生我容易养我难,开会容易学习难。”老公说:“爱心宽容加努力,其实说难也不难。”(保健与生活:说难也不难)

首先,特别要注意的是,其中的不变项“说”并非言说动词“说话”,而是已经虚化,意思是“要说”“如果认为”。那么,这个“认为”的主体究竟是谁呢?这里有两种可能性:

1.最普遍最常见的是虚拟的主体,并不实际存在,相当于“如果有人认为……”,这只是说话者的一种主观设定,针对某种可能出现的看法。如例(5)—(7),是针对某些人可能认为“远”“大”的看法。

2.是针对谈话的对象,如例(8),老公的话显然是针对上文“我”(老婆)与儿子认为“难”的看法。

其次,“(说)X”实际上是话题化的一种手法,“(如果)说”是故意制造假设性话题的标志,而“不X”则是对假设话题X的否定评述。

第三,相对来说,该框架比较松散,中间可以停顿,前面可以添加连词“要(是)”,跟“说X”构成假设关系。而且还可以插入一些词语,例如“其实”,它既可以出现在框式结构的中间,如例(6),也可以出现在整个框式结构的前面,如例(8),表示后半截“(也)不X”,才是说话者真正的看法,因而整个构式明显带有“轻微转折”“温和辩驳”的口吻,例(7)后续句更是用了转折连词“但”,进一步确认“不X”的观点。

第四,该框式结构中间的副词“也”虽然非该构式必需,似乎可有可无,但是其作用也不能小看。副词“也”在现代汉语里主要表示“类同”,并且派生出其他引申义。因为“也”会引进,或者起码暗示存在着同类项,提醒被否定的也不是这一个,实际上就起到了“弱化辩驳语气”的功能。该构式具有一定的辩驳语气,如果是用“说X不X”,语气就显得比较直白,似乎缺少缓冲,因此说话者如果不希望语气过分直截了当,就会插入“也”,起到缓冲语气的作用。因此该构式的否定是委婉否定;辩驳也是轻微辩驳。

归纳起来,该构式的语法意义应该是:要是有人认为(Y)是X,其实我认为应该也不X,(因为Z)。这样的说法主要是针对某种假设可能出现的看法“Y是X”,所以需要略微加以辩驳“Y也不X”,并且阐明自己相反的观点Z。显然,这一框式结构兼有否定兼辩驳与表态的功能,语义重点明显落在后半截“不X”上。可见,说话者的语义倾向明确无误,既不含糊,也不矛盾。这一框式结构的主观情态义可以概括为:制造假设话题,本质委婉否定,略显轻微转折,隐含温和辩驳。

对这一鲜明的主观情态,我们在大型语料库以及网络真实文本里发现,大量的后续句准确无误地显示了说话者对该框式结构的语义倾向。例如:

(9)说多也不多:还以为99的玫瑰就很多。(YXIDU贴吧:说多也不多)

(10)当支书,说难也不难,就看你能不能耐得清贫吃大苦,宁亏自己不亏公。(《人民日报》1995年)

(11)其实,上海等地的做法说新也不新,他们无非是坚持了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工作做得深。(《人民日报》1996年)

(12)很重视一个与中国大多数人毫不相干的“圣诞节”!说怪也不怪,这可能与他有个外国女婿——我的父亲有关。(《作家文摘》1994年)

可见,后续句的目的都在于进一步论证“不X”,的观点,据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鉴别“说X也不X”是否真正属于这一类辩驳性构式的形式标准:“说X(也)不X”格式,凡是可以变换为:“尽管某些人说X,其实我认为(也)不X”的,那么该格式就属于我们这里讨论的框式结构(构式1),否则,就不属于该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