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的特殊功能意义

四、反问句的特殊功能意义

反问句的主要功能在于表示否定义,这一点当然极为重要,但只是触及表层语义。我们还必须进一步了解使用反问句跟直接否定句有何区别,为什么在否定之外还有一个反问,换言之,它的核心交际功能到底是什么?

首先来观察一下反问句在不同语境中表示的不同的语用意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六种类型:

第一层次,否定度比较弱,表示困惑或者申辩。主要有两种意义:

1.困惑意义。对所议论评述的对象、事件不能理解,不可思议,心底里认为这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发生的,以反问来表达自己的否定性倾向,反问语气比较舒缓。例如:

(1)什么都改良,为什么钱不跟着改良呢?(老舍《老舍剧作选》)

(2)奇怪,怎么这个地方会有鸡叫?(曹禺《曹禺选集》)

2.申辩意义。往往是对对方的话语表示不以为然,认为不应该这样要求,多数是下属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口吻,因此反问语气比较客气。例如:

(3)太太,不是您吩咐过,叫我回去睡吗?(曹禺《曹禺选集》)

(4)我给谁提意见啊?这儿的副经理都是资本家……(老舍《老舍剧作选》)

第二层次,表示提醒或催促,否定度中等。主要有两种意义:

1.提醒意义。对方本应该记住,或者知道,但没有做到,说话者表示某种不满,用反问表示提醒,希望对方加以注意。反问语气比较平稳。例如:

(5)你没看见这儿有客么?(曹禺《曹禺选集》)

(6)他不是土匪头子吗?(老舍《老舍剧作选》)

2.催促意义。对方本应该实施某种行为却没有去做,致使说话者感到不满,用反问催促对方马上实施该行为,反问语气比较急促。例如:

(7)糊涂东西,你还不跑?(曹禺《曹禺选集》)

(8)叫你上学,你怎么还不去呀?(老舍《老舍剧作选》)

第三层次,表示埋怨或反驳,否定度相当强。主要有两种意义:

1.埋怨意义。对对方的言行或发生的事情表示极为不满,有埋怨、责备、批评的口吻,反问语气比较强烈,可以对人,也可以对己。例如:

(9)看谁叫你跳了行,改唱戏了呢?(老舍《老舍剧作选》)

(10)嘿!怎么这些事都出在我家里呢?(老舍《老舍剧作选》)

2.反驳意义。对对方言行表示强烈不满,甚至于可以达到愤怒的程度,针锋相对地提出不同看法,反问语气相当激烈。例如:

(11)谁说我要吃药?(曹禺《曹禺选集》)

(12)有人又怎么样?住在这个地方还怕人?(曹禺《曹禺选集》)

综上所述,反问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功能,反诘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从最温和的困惑、申辩,到中等语气的提醒、催促,直到语气比较强烈的埋怨和反驳,逐步提升,因而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场景。

其次,我们关心的是反问句的核心功能到底是什么?否定之外,还有反问,这起码说明反问实际上跟否定绝对不是等价的。反问,是利用询问的形式表达说话人的否定性倾向,这没有问题。但要真正理解反问句的特点,必须结合说话者的心理与认知,即问一问为什么要使用反问这一句法手段。

第一,反问不是简单地表示否定,而是对交际对方、所评述或议论的对象、话题显示某种不满或反感的情绪,是说话人心理上的一种宣泄,包括沮丧、埋怨、气愤、讽刺、鄙视、斥责、反驳、厌恶、憎恨等。

第二,彰显说话者与众不同的“个性”。以询问作为方式,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否定的意图,这是一种话语策略,也是交际手段多样化的表现之一,由于语气、语调、重音的多变,比较容易彰显自己的独特的个性。

第三,传递说话者对听者的一种“约束”力量。尽管反问并不需要对方真的回答,但是这一问实际上就包含了对对方的一种约束力,具有强制、规约作用,显示出言语的控制力,导致对方不得不认真应对,并且倾向于强制认同。

正因为反问句还具有如此丰富多变的特殊功能,所以反问这一交际手段才能够如此盛行,与否定相辅相成。更确切地说,是对否定的一种强有力的补充,是用询问的手段显示说话者的否定性倾向,同时又为进一步的交际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