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反预期标记也存在于句法语义层面
预期通常有两类:一类是肯定性预期。比如:要下雨了!/会打赢的。另一类是否定性预期:别下雨了!/不会打赢的。其中“要”“会”就是预期的话语标记。语言中客观存在着这样的反预期。例如“老天爷,别下雨了!”这是一般的否定性祈使句,属于预期范围之内的。“别VP!”其中的VP是否定性预期对象。但是当我们说:“外面滴滴答答的,别下雨了!”这时,“别下雨了!”显然不属于否定性祈使,也不属于否定预期。这里实际上意思是否定性猜测,是一种反预期,希望不是在下雨。
语言学上的反预期通常是指一种主观情态,其语用标记,以副词、连词为主,分为“语气类”“否定类”“转折类”“疑问类”(陆方喆,2014),比如疑问代词“怎么”就具有“惊异或意外”以及“批评或嗔怪”的作用(刘焱、黄丹丹,2015)。那么,反预期标记是不是在句法语义层面也有呢?“一不小心X”构式的反预期用法,显然不属于语用层面,而是存在于句法语义层面,属于构式反预期。其实,这样的情况并非孤立的,我们发现,上海方言里有类似的反预期构式,比如“勿要太紧张哦!”“勿要太漂亮哦!”这类句子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似乎是否定祈使句,叮嘱对方“别太紧张”“别太漂亮”。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真实用法是感叹句,夸张地表示:实在太紧张了!实在太漂亮了!这也是一种反预期。因为“勿要”这一“否定祈使”词语的预期,一定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情况,但是事实相反,恰恰是预期之外的,而且往往是相反的,这也是一种反预期。
可见,反预期标记开始可能是语用层面的,但一旦常规化、固化,就可能而且几乎必然进入句法语义层面。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小心”或“不小心”,不是词汇问题,而是由“一不小心”构成的反预期构式,与之匹配的词语X往往是反预期的结果,所以具有出乎意料的惊喜的色彩。这也许是一种新的反预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