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性的类型与主观化的途径

主观性的类型与主观化的途径

世界上万物的存在及其运动,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世界的客观性;人们的表述反映这类客观存在,这是言语的客观性。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影射,两种客观性密不可分,但是显然不是一回事。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当主体者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外界的看法时,就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尽可能客观如实地反映,但是不管如何客观,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表现为带主观判断的客观性;二是在客观性基础上凸显自己的主观看法,这就显示为某种比较鲜明的主观性(subjectivity)。

我们的意思是:世界的客观性与言语表述的客观性应该是两回事,并不对等。这样,句子就可能呈现出两种态势:倾向于客观的表述与倾向于主观的表述。换言之,尽管事物、事件可能是客观的,但是一旦用于表述,这个表述经过了人的思维,就不可能是完全客观了,只能说是尽可能的客观。比如:

(1)老实说,他是个聪明人。

(2)客观地评价,这件事真的不错。

这两句话前面有“老实说”“客观地评价”,显然都是说话者力图说明他的表述是客观的,但即使如此,这样的话语还是不可能全部客观的,但是一旦作为表述说出来或者写出来,那就必然带有主观判断。因为这个命题可能是真,也可能是伪;也可能程度上打折扣。可见,完全客观的,跟世界客观性百分之百吻合的表述是不存在的。当然,完全百分之百的主观表述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即使是神话、童话,或者谎言、胡话,也必然有客观的因素。因此,问题就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在言语里各占多少的比例。

当这两句变化为:

(3)他可能是个聪明人。

(4)这场雨总算下得很及时。

“可能”与“总算”,显然表露出相当的主观性。其实,每一种表述都不可能单纯的客观,或者单纯的主观,只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强弱不同而已。所谓客观不必依赖于主观性而存在,说的是事实本身,而非对这一事实的表述。我们关心的就是这个语言表述的主观性,包括主观性的类型与主观化途径。